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5年第3期
编号:10694074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1995年9月20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5年第3期
项目负责人:,1遗传,2免疫,3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氧自由基,4神经内分泌肽,5其他,6参考文献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200085

    巫协宁,男,1927-11-05生,广东省龙川县人.1952年约翰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七年制)毕业,获理学学士、医学博士学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内科教授,1989-1993年为中华医学会上海消化分会主任委员,现为上海肝脏病学会常委、上海消化学会和上海老年医学会常委,亚太地区肝脏研究学会会员.曾获日本东京都老年病院客座研究员证书.主要从事消化病、中西医结合及重危患者的抢救等诊治工作.发表论文120篇,参与临床肝胆系病学(1992)等5部.现为中华消化杂志等7家期刊的编委,本刊特邀编委.

    项目负责人:巫协宁,上海市北京西路190号

    Tel:021-3240100-155

    收稿日期:1994-11-10

    巫协宁.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3(3):129-131

    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下称溃结)是由于遗传、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神经内分泌和氧自由基的相互作用,造成结肠粘膜炎症、损伤及结肠动力功能的紊乱,导致一系列症状.本文复习了1992-1994年文献,在这一框架内补充了新的内容,其中有不少新的启示.

    1 遗传

    
溃结有家族性遗传的特点,患者的第一代近亲多数患有溃结,少数患者有克隆病,同卵孪生子与异卵孪生子发病率不同,个别也有配偶之间共患溃结,本人认为此属巧合. 溃结与克隆病可能都存在多基因、多环节的遗传背景,溃结除结肠上皮HLA-DR有异常表达外,细胞因子,诸如αIL-1,βIL-1及TNF都可能与遗传有关联[1].这属于遗传多态现象(即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型现象).溃结中IL-1受体拮抗物的等位基因2有过度表达,并在全结肠炎患者这一相关性最显著,与其他细胞因子基因不相关.溃结患者被发现失去杂合性,即丢失某一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如P53,Rb,mcc/apc等抑癌基因,这类患者易发生结肠粘膜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与结肠癌[2].免疫激活基因和T细胞激活增强相关.溃结和克隆病患者的肠粘膜细胞存在大量的IL-2,α及βIL-2RmRNA表达,较之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为甚,并与蛋白质浓度有关,但IL-2转录有减低,使其活性降低,因而对IL-2的效应增强.溃结与克隆病患者血清内可溶性IL-2R的升高,反映T细胞活性过强[3].覆盖肠粘膜的粘液层缺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