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硬化、气囊填塞及手术疗效比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市 100053
项目负责人:李雅君收稿日期:1994-08-01 接受日期:1994-10-14
关键词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李雅君,张泰昌,袁伟.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硬化、气囊填塞及手术疗效比较.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3(3):168-169
1986年1月-1992年1月我院收治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3例,对内镜硬化、气囊填塞压迫及手术治疗疗效进行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经肝功、腹部B超及内镜证实为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按Child分级。本组男60例,女23例,年龄18—76岁,平均50岁,一般情况见表1。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硬化治疗43例(单纯硬化30例,硬化+气囊5例,硬化+气囊+手术8例),采用5%鱼肝油酸钠血管内/或加血管旁注射,20-40mL/次,疗程3-5次,3-4点/次注射。气囊填塞(三腔二囊管)46例(单纯气囊22例,气囊+硬化3例,气囊+手术21例)。手术组29例(手术21例,手术+气囊8例),术式:断流术2例,分流+脾切除27例。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
表1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病例一般情况
, 百拇医药
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72h内止血为急诊止血有效。1月内无复发出血为1月止血有效;1年内无复发出血为1年止血有效。
2.2 治疗结果 硬化治疗明显优于气囊填塞及手术治疗,详见表2,3,4。
表2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急诊有效止血率
, 百拇医药
硬化组与气囊比较P<0.05,与手术组比较P>0.05。
表3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一月有效止血率
硬化组与手术及气囊填塞比较P<0.05。
表4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一年有效止血率
, http://www.100md.com
硬化组与气囊比较P<0.05,与手术比较P>0.05。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变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文献报告首次出血死亡率26%—85%[1]。积极控制出血、防止复发出血是目前正在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硬化、气囊填塞及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明确硬化治疗在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地位。 自1939年Crafford等首次报告硬化治疗以来[2]国内外文献都证实了硬化治疗效果令人满意[3-5]。Clark等[1]于1980年随机对硬化治疗与非硬化治疗比较止血成功率为80%比50%。Barsowm等随机比较硬化与气囊填塞为73%比42%。本文证实硬化治疗明显优于单纯气囊填塞和手术治疗,但硬化治疗要求技术高,有一定危险性及并发症,尚不能完全被患者接受故而使其常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气囊填塞是最先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它简单易掌握,对患者无选择性,相对危险性小易被患者接受,亦能通过胃管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局部用药。并为70%的患者赢得了充分时间进行硬化或手术治疗,故它们为急性出血止血的基本疗法,与硬化治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止血成功率与硬化疗效无差异,但手术治疗对患者选择严格,手术对肝脏打击大,手术效果与肝功能分级成正相关,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肝性脑病的问题尚未解决,与硬化治疗比较并发症多而危险性大。因此硬化治疗无疑将是外科手术的一种重要替换疗法。 内镜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优于单纯气囊填塞及分流术。气囊填塞与硬化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本文研究表明了内镜硬化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是最有前景的有效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1 丕斯,享特.胃肠出血.第1版.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9-125
2 金钟焕,修小峰,孙延君,等.纯酒精及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肝硬变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华消化杂志,1988;8(2):110
3 潘伯荣,姜汉玺,扬荣科,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进展.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9
4 李增灿,刘玉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疗法的体会-附50例报告.临床肝胆病杂志,1989;5(1):35-36
5 Fleig WE, Stange EF. Esophageal varice, current therapy. Endoscopy,1989;21(2):89-96, 百拇医药
项目负责人:李雅君收稿日期:1994-08-01 接受日期:1994-10-14
关键词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李雅君,张泰昌,袁伟.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硬化、气囊填塞及手术疗效比较.新消化病学杂志,1995;3(3):168-169
1986年1月-1992年1月我院收治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3例,对内镜硬化、气囊填塞压迫及手术治疗疗效进行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经肝功、腹部B超及内镜证实为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按Child分级。本组男60例,女23例,年龄18—76岁,平均50岁,一般情况见表1。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硬化治疗43例(单纯硬化30例,硬化+气囊5例,硬化+气囊+手术8例),采用5%鱼肝油酸钠血管内/或加血管旁注射,20-40mL/次,疗程3-5次,3-4点/次注射。气囊填塞(三腔二囊管)46例(单纯气囊22例,气囊+硬化3例,气囊+手术21例)。手术组29例(手术21例,手术+气囊8例),术式:断流术2例,分流+脾切除27例。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
表1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病例一般情况
分组 | 例数 | 男 | 女 | 静脉曲张程度 | 出血度 | 肝功分级(Child分级) |
硬化组 | 43 | 33 | 10 | 重 | 大 | A:6;B:23,C:14 |
三腔二囊组 | 46 | 35 | 11 | 重 | 大 | A:9;B:22;C:12 |
手术组 | 29 | 22 | 7 | 重 | 大 | A:6;B:16;C:7 |
, 百拇医药
P>0.05,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72h内止血为急诊止血有效。1月内无复发出血为1月止血有效;1年内无复发出血为1年止血有效。
2.2 治疗结果 硬化治疗明显优于气囊填塞及手术治疗,详见表2,3,4。
表2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急诊有效止血率
分组 | 总例数 | 有效例数(%) |
硬化组 | 43 | 39(90.7%) |
气囊填塞组 | 46 | 33(71.7%) |
手术组 | 29 | 26(89.7%) |
, 百拇医药
硬化组与气囊比较P<0.05,与手术组比较P>0.05。
表3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一月有效止血率
分组 | 总例数 | 有效例数(%) |
硬化组 | 43 | 36(83.7%) |
气囊填塞组 | 46 | 26(56.5%) |
手术组 | 29 | 21(72.4%) |
硬化组与手术及气囊填塞比较P<0.05。
表4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3组一年有效止血率
分组 | 总例数 | 有效例数(%) |
硬化组 | 43 | 24(55.8%) |
气囊填塞组 | 46 | 8(17.4%) |
手术组 | 29 | 16(55.2%) |
, http://www.100md.com
硬化组与气囊比较P<0.05,与手术比较P>0.05。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变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文献报告首次出血死亡率26%—85%[1]。积极控制出血、防止复发出血是目前正在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硬化、气囊填塞及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明确硬化治疗在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地位。 自1939年Crafford等首次报告硬化治疗以来[2]国内外文献都证实了硬化治疗效果令人满意[3-5]。Clark等[1]于1980年随机对硬化治疗与非硬化治疗比较止血成功率为80%比50%。Barsowm等随机比较硬化与气囊填塞为73%比42%。本文证实硬化治疗明显优于单纯气囊填塞和手术治疗,但硬化治疗要求技术高,有一定危险性及并发症,尚不能完全被患者接受故而使其常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气囊填塞是最先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它简单易掌握,对患者无选择性,相对危险性小易被患者接受,亦能通过胃管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局部用药。并为70%的患者赢得了充分时间进行硬化或手术治疗,故它们为急性出血止血的基本疗法,与硬化治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止血成功率与硬化疗效无差异,但手术治疗对患者选择严格,手术对肝脏打击大,手术效果与肝功能分级成正相关,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肝性脑病的问题尚未解决,与硬化治疗比较并发症多而危险性大。因此硬化治疗无疑将是外科手术的一种重要替换疗法。 内镜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优于单纯气囊填塞及分流术。气囊填塞与硬化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本文研究表明了内镜硬化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是最有前景的有效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1 丕斯,享特.胃肠出血.第1版.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9-125
2 金钟焕,修小峰,孙延君,等.纯酒精及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肝硬变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华消化杂志,1988;8(2):110
3 潘伯荣,姜汉玺,扬荣科,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进展.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9
4 李增灿,刘玉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疗法的体会-附50例报告.临床肝胆病杂志,1989;5(1):35-36
5 Fleig WE, Stange EF. Esophageal varice, current therapy. Endoscopy,1989;21(2):89-9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