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6年第9期
编号:10694553
大肠黑变病5例
http://www.100md.com 1996年9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6年第9期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内镜室 443003

    项目负责人 张春琴,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内镜室 收搞日期 1995-12-28

    Subject headings colonic diseases rectal diseases melanosis

    主题词
黑变病;结直肠疾病;直肠疾病

    张春琴.大肠黑变病5例.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9):533

    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是一种少见病,国内报道较少,但内镜开展后,其诊断率提高.现将我院近7年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大肠黑变病5例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表1.

    表
1 5例大肠黑变病的临床分析


    例 性 年 病 腹 腹 便

    号 别 龄 程 痛 胀 秘 HBsAg
药 物 内 镜 治 疗病 理 复 查
1 男 61 8年 + + + -大黄番泻叶

    左半大肠粘膜呈灰黑色虎皮皮纹样,乙、直肠各一绿豆大小广基息肉,表面呈白色.微波灼除.
黑变病息肉状腺瘤
, 百拇医药
    停服泻药4月,镜下改变同前.其后1年复查色泽变淡
2 女 47 1年 - - + -牛黄解毒丸

    牛黄上清丸
脾曲以下粘膜呈广泛

    红褐色斑片状
黑变病
3 女 32 3年 - + + +

    HBsAg(+)服中药,内有大黄
大肠粘膜广泛分布黄色针尖样颗粒直肠后壁2个粟米大小广基息肉,表面呈红色.活检钳钳除.黑变病.未见血吸虫卵息肉状腺瘤停药1年见脾曲以下粘膜少数散在分布黄色针尖样

    颗粒
4 男 58 3年 + + + -番泻叶乙、直肠粘膜呈灰褐色虎皮纹样直肠前壁有一0.5cm×0.5cm广基息肉,表面糜烂,微波灼除黑变病息肉状腺瘤
5 男 65 5年 - - + -麻仁润肠丸直肠粘膜呈棕黑色虎皮纹样黑变病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内镜下表现 大肠黑变病一般内镜下可见散在于正常粘膜上色素沉着,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条纹,为黑色、棕色或暗灰色,无色素沉着处还可见黄色兼淡红色的斑点.

    本文例3内镜下表现为广泛分布黄色针尖样颗粒,似肠血吸虫病镜下表现.尚有报道[1]内镜下见白色小息肉全结肠内散在分布,直径<0.5cm,表面光滑,间粘膜正常;呈慢性结肠炎样改变3例次.故对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无典型大肠黑变病镜下表现者,也需活检进一步诊断.

    2.2 大肠黑变病常伴有大肠息肉和癌的发生 孟荣贵[2]报道29例结、直肠黑变病,直肠癌2例(6.9%),大肠息肉13例(44.8%),张子其[3]报道4例结肠黑变病,3例有结肠息肉,1例有早期直肠癌;本文5例,3例有息肉状腺瘤.许多事实证实大肠腺瘤是重要癌前期病变,它可恶变为大肠癌.故在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定要摘除.
, 百拇医药
    大肠黑变病中腺瘤性息肉及肿瘤均无色素沉着,其原因可能与其上皮过度增生有关.故在色素沉着区的肠粘膜中某一区域无色素沉着,要警惕新生物的可能.对大肠黑变病者一定要定期内镜检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肉和癌,以利早期治疗.

    2.3 防治大肠黑变病 多数作者认为大肠黑变病的病因是患者长期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食纤维素食物少,使胃肠反射减弱,蠕动减少,引起习惯性便秘;再是出口处便秘[4],它们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前壁粘膜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致排便困难;而长期服用蒽醌类(美鼠李皮、番泻叶、大黄苏打等)泻药有关.一般认为长期服此类药9-12个月可发生大肠黑变病,故首先要停药,一般4-12个月色素可消失.习惯性便秘患者不需滥用泻剂,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食纤维素食物,锻炼身体,增加肠蠕动.对出口处便秘者采取手术疗法可取得较好效果.解除便秘,可减少大肠黑变病和大肠新生物的发病率.
, 百拇医药
    3 参考文献

    1 郑丽云,吕愈敏,刘晓红,等.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内镜,1994;11(5):295

    2 孟荣贵,喻德洪,赵慧娟.结、直肠黑变病的病因探讨.肿瘤防治研究,1991;18(4):217

    3 张子其,万军.结肠黑变病(附4例报告).实用内科杂志,1987;7(5):245

    4 喻德洪,李实忠,屠岳. 出口处便秘的外科治疗86例报告.上海医学,1989;12(1):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