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7年第6期
编号:10694908
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简介

     解放军271医院消化内科 天津市 300191项目负责人 王苑本,解放军271医院消化内科 天津市 300191收搞日期 1997-05-03

    Subject headings Helicobacter pylori

    主题词 螺杆菌,幽门 会议

    王苑本.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简介.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6):363

    1 会议概况中华医学会于1997-04-21~25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召开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地区、美国、日本 专门从事Hp研究的医师、教授、专家约420人参加了大会,另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器 械、药品生产、化学试剂生产公司共30个厂家参加会议,并介绍了它们的产品;大会共收到论文348篇,其中专题报告29篇,大会发言52篇,书面交流267篇;这次研讨会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内容丰富、研讨井然有序,专题讨论有一定的广度及深度,大会讨 论热烈、活跃、学术气氛浓厚、会议总结较全面,代表们一致反应:收获大,是一次成功的 专题学术研讨会.

    2 研讨会主要内容大会收到的348篇论文既有基础研究,也有临床研究,既反应了当前我国Hp研究现状,也指 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分为七部分:①Hp的生物学研究(共24篇论文);②Hp的流 行病学研究(共16篇论文);③Hp的动物实验研究(共9篇论文);④Hp的致病机制研究(共34篇论文);⑤Hp相关性疾病研究(共71篇论文);⑥Hp的诊断研究(共44篇论文);⑦Hp的治疗研究(共99篇论文),另外还有包括以上内容的专题报告(29篇)及其它研究论文(22篇).

    3 我国Hp研究现状从大会论文中充分反应了我国Hp研究的现状:①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在50 %~80%之间,属高感染国家,主要经口传染. ②我国Hp高毒力株比例高,但未产生公认的分 型系统. ③我国已有多个单位复制了Hp短期感染小动物模型,建立了猫胃螺杆菌与人胃螺杆 菌的长期小鼠感染模型. ④已明确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检出率为71%~94%),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Hp在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的检出率分别为72%~100%及73%~100%),是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 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 lymphoma)的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但有待进一步证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有待明确. ⑤很多研究已发现Hp脂 多醣、尿素酶、空泡样变毒素、粘附素与受体是主要的定植致病因子,宿主可出现胃液素/生长抑素分泌紊乱、炎性介质释放、氧自由基形成、胃粘膜疏水性下降、胃上皮增殖与凋亡 失衡、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等可能的致病、致癌机制,但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概念. ⑥我国目前已应用诊断Hp感染的方法有: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或涂片)、病理切片染色、 血清ELISA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13C_和14C_尿素呼气试验、15N_尿氨排泄试验等方法,但缺乏统一标准;为此大会提出了诊断Hp感染的初步方案,包括:胃窦、胃角和胃体多部位取材做菌量判断及对Hp形态判定标准,临床诊断标准及科研诊断标准供今后进一步应用研究,以争取在全国形成Hp感染诊断的统一标准. ⑦目前我国对Hp感染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已显示出其特色,但在国内尚无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此大会推荐了 Hp感染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案,包括铋剂+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或呋喃唑酮)+四环素(或羟氨苄青霉素)、质子泵阻滞剂+新大环内 脂类抗生素+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或呋喃唑酮)、铋剂+新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硝基咪唑类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铋剂+抗生素等四种;同时也提出了选择药物治疗理想方案的标准应具备的条件:Hp根除率应超过90%、疗程以7d~15d为宜、依从性好无严重副作用、耐药发生率低、价格适宜,做为选择治疗方案时参考;另外大会提出摒弃Hp清楚概念,停药1个月以上进行复查阴性者为根除. ⑧免疫防治已有多个单位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因动物模型的限制和缺乏分子克隆技术,进展远落后于国外. ⑨大会对螺杆菌的中文命名做了统一: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缩写Hp;H.helimanni(原名Gastrospirillum hominis, Gh)—海曼螺杆菌,缩写Hh;H.felis—猫胃螺杆菌,缩写Hf.此外,大会对我国Hp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以下9个方面:①Hp菌株的生物分型;②Hp常规动物的长期感染模型;③Hp致病和致癌机制的基础研究;④准确性高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的推 广;⑤不同地区Hp菌株耐药比例与机制研究;⑥价廉高效的根除方案;⑦治疗后长期随访及其相关研究;⑧Hp感染的免疫防治;⑨基础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p研究中的应用.
    濞e洠鍓濇导鍛閸涱剛杩旈柛娆忓€介埀顒€鍠涚槐婵囩▔瀹ュ棛鈧垶骞嬮幇顏呭床濞达絾娲戠粻锝咁嚈妤︽鍞撮柕鍡曠劍鐢綊鎳¢幇顓炵仐闁圭ǹ娲ょ槐鈺呭Υ閸屾稒鐎紒鏃傚Х婢ф寮堕崘銊ф剑濞存粌楠哥敮顐︽媼濡炲墽绋婇柡澶婂暕濮瑰鏁嶅畝鍐仧闁诡喓鍔忛缁樼▔閻戞﹩鍔冮柡鍌氭矗缁楀鈧绮忛~锕傚绩鐠鸿櫣绉垮〒姘☉閵囧洨鈧娉涢崢銈囨嫻瑜版帗顫夐悹鍥︾串缁辨繄鎷犻悜钘変粡濞寸姾鍩栭崹銊╂偨娴e啰妯堥梺顐f皑閻擄繝骞嬮幋婊勭拨闁挎稑鏈崹婊勭椤掍焦鏆柛鎺嶅嵆閳ь剚姘ㄩ悡锟犲触鎼搭垳绀夊ù鍏兼皑閻濇盯宕¢崘鑼闁诡喓鍔庡▓鎴炴媴濠婂啯鎯傚ù鐘插濠€鎵磾閹寸姷褰查柛鎺斿█濞呭酣濡撮敓锟�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