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体上部粘膜正常的肿物样隆起54例动态观察
1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063000
2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 434400
3包头市矿务局医院 014070
项目负责人 关凤信,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063000收搞日期 1996-10-26 接受日期 1996-12-21
Subject headings Stomach neoplasms/diagnosis; Gastric mucosa/pathology; Endoscopy
主题词 胃肿瘤/诊断;胃粘膜/病理学;内窥镜检查
, 百拇医药
关凤信,侯维忠,胡发钰,韩文生.胃体上部粘膜正常的肿物样隆起54例动态观察.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7):468-469
现将我们从1991年8月~1995年12月内镜检查8637例中所见到的胃体上部粘膜正常的肿物样 隆起(以下简称肿物样隆起)54例经前瞻性研究设计、多参数检测和1年~4年动态观察结果报 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4例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31岁~52岁,其中35岁~40岁者居多(38例).
1.2 方法 按前瞻性研究设计,凡内镜检查见到胃体上部有肿物样隆起者按以下研究程序进一步检测:①内镜下采取左侧卧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分别观察胃腔充、吸气后的大小、形态及隆起的 硬度、活动性和其表面皱襞与颜色改变;②内镜检查后1周内进行肝功、血沉、AFP、CEA、 铁蛋白、血尿淀粉酶及血、尿、粪便常规检测,同时进行肝、脾和胰腺B超检查(检查胰腺时 ,先饮水500ml),然后进行CT或MRI检查;③对可疑血管性病变者进行选择性胃动脉造影;④对可疑肠道病变者进行肠道钡剂造影与肠镜检查;⑤对可疑胃粘膜下病变者,行内镜粘膜剥脱术,再活检确立诊断;⑥对以上多参数检测未发现病变者进行动态观察,每年复查1次,观察4年.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判定标准 用活检钳触及肿物样隆起,其硬度分类标准是Ⅰ度:较正常胃粘膜软且有囊性感;Ⅱ度: 与正常胃粘膜相似;Ⅲ度:比正常胃粘膜稍硬;Ⅳ度:触之坚硬.
2.2 检查结果 54例检查结果:肝囊肿1例,原发性肝癌2例,胰腺(体尾部)癌4例,胰腺(尾部)囊肿1例,脾大性肝硬变2例,白血病性脾大2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毛细血管瘤1例,Dieulafoy病1例,横结肠癌1例,腹腔淋巴瘤2例,未查出病变者35例.
2.3 35例未查出病变者经1年~4年动态观察结果 表1.
, http://www.100md.com
2.4 19例(不含动态观察中发现的病例)病变发生部位与脏器的 关系 表2.
表1 35例原因不明者动态观察1年~4年结果
表2 19例病变发生部位与脏器的关系
, 百拇医药
3 讨论内镜下胃底部肿物样隆起经超声内镜检查多为正常脾脏压迫所致[1,2],但胃体上 部所见肿物样隆起的研究及报道甚少. 笔者所见到的胃54例占同期内镜检查8637例的0.6%,其中有19例(35.2%)是由各种病变引起的,因此应引起重视. 本文35例未查出病变者经1年~4年动态观察已有4例查出病变,占11.4%,这足以令人关注. 本组病例中有4例(7.4%)是由脾肿大性疾病引起的,特点是肿物样隆起较大,多呈半球状或椭圆形, 表面粘膜皱襞消失或平坦,色泽稍淡,硬度为Ⅲ~Ⅳ度,活动性差,变换体位时隆起无明显 缩小,充气时显露明显,吸气后表面粘膜稍松弛,但仍见不到皱襞,多位于胃体与胃底交界 处后壁及大弯侧. 由此可见,其不易与正常脾脏压迫而致的隆起相鉴别. 笔者认为,若肿物样隆起已超越胃底范围达到胃体上部,其活动性差,体位变换时没有明显缩小,则应想到为肿大的脾脏压迫所致,应进一步检查脾脏,以免延误诊断. 位于胃体上部小弯侧的肿物样隆起多由肝左叶肿大病变所引起,其特点是于胃体上部小弯侧或前壁有较大范围不规则形状的肿物样隆起,表面粘膜有滑动,触之硬,达Ⅳ度;其边界不太明显,似与周围融为一体,触之周围胃壁亦随之移动,体位变换时其形态、大小几乎无任 何改变,仅于吸气时略有变小. 本组3例(5.6%)经B超和CT确诊为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其中1例手术中见肝癌压迫并转移到胃体小弯中、上部及前壁,因此内镜下一旦发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肝脏. 正常胰腺对胃无压迫,但当胰腺明显肿大或其病变浸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胃体上部后壁 压迫现象,此时在内 镜下可见到有肿物样隆起. 本组病例中有5例(9.3%),分别由胰体、尾部癌和巨大囊肿转移 或压迫所为,其特征是在胃体上部后壁及近大弯侧有肿物样隆起,表面粘膜皱襞尚可见,且 有滑动,但较平坦,肿物样隆起呈不规则形,触之硬,达Ⅳ度,无活动性,吸气时稍缩小, 充气时隆起明显,体位对其影响较大,以仰卧时更著. 因本组病例中只有1例经手术治疗,所以胰腺疾病对胃体上部的影响尚难以尽述,有待进一步研究. 尽管如此,对胃体上部后壁 的肿物样隆起病例进一步检查胰腺是必要的,尤其是超声内镜检查当首选,若无此条件,以 在饮水500ml后行B超检查为宜. 胃体上部大弯侧的肿物样隆起应想到横结肠肿物压迫所致,其内镜下形态多呈沿胃纵轴走行的边界不甚清楚的隆起,表面皱襞消失或平坦,体位和胃腔扩大或缩小对其无明显影响,但触之有移动性是其特点. 本组2例(3.7%)均于手术中见横结肠远端或近脾曲处癌瘤波及胃体上部大弯侧. 临床遇到脐上肿块难以鉴别为横结肠还是胃 部疾病时,内镜检查无疑会有一定帮助. 胃粘膜下病变可引起胃体上部肿物样隆起,其表面粘膜多正常,本组4例(7.4%)除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Dieulafoy病其表面粘膜有轻度糜烂外,无一例外,且有滑动,隆起的形态多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形,与周围界线清晰 是其特点之一,硬度与病变的性质有关,本组2例平滑肌瘤达Ⅳ度,而毛细血管瘤和Dieul afoy病仅为Ⅰ度,当充气时隆起无扩大,吸气时无缩小,这是其又一特征;变换体位时隆 起位置、活动性、形状和大小无改变也是其一个特征; 其发生位置不固定,但本组4例均在大弯侧和后壁. 粘膜下病变活检对诊断很重要,但应防止其为血管性病变而引起出血,尤其对有囊性感且触之软的肿物样隆起更应注意. 血管性病变的特点是用活检钳压迫时,常有凹陷,而放松压迫时,凹陷立即消失,另外其隆起的程 度也多不明显,与周围的界线也不甚清楚,体位的变换对其形态也无明显的影响. 本组病例中有35例(65.6%)虽经多参数检测,但仍无查明其病变,经1年~4年的动态观察,已有4例(7.4%)发现了病变,因此对这些病例尚应做进一步检测和长期动态观察,短时期内还很难对其做出属正常还是为病变所致的结论.
4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31
2 关凤信.实用消化内镜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8, 百拇医药
2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 434400
3包头市矿务局医院 014070
项目负责人 关凤信,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063000收搞日期 1996-10-26 接受日期 1996-12-21
Subject headings Stomach neoplasms/diagnosis; Gastric mucosa/pathology; Endoscopy
主题词 胃肿瘤/诊断;胃粘膜/病理学;内窥镜检查
, 百拇医药
关凤信,侯维忠,胡发钰,韩文生.胃体上部粘膜正常的肿物样隆起54例动态观察.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7):468-469
现将我们从1991年8月~1995年12月内镜检查8637例中所见到的胃体上部粘膜正常的肿物样 隆起(以下简称肿物样隆起)54例经前瞻性研究设计、多参数检测和1年~4年动态观察结果报 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4例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31岁~52岁,其中35岁~40岁者居多(38例).
1.2 方法 按前瞻性研究设计,凡内镜检查见到胃体上部有肿物样隆起者按以下研究程序进一步检测:①内镜下采取左侧卧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分别观察胃腔充、吸气后的大小、形态及隆起的 硬度、活动性和其表面皱襞与颜色改变;②内镜检查后1周内进行肝功、血沉、AFP、CEA、 铁蛋白、血尿淀粉酶及血、尿、粪便常规检测,同时进行肝、脾和胰腺B超检查(检查胰腺时 ,先饮水500ml),然后进行CT或MRI检查;③对可疑血管性病变者进行选择性胃动脉造影;④对可疑肠道病变者进行肠道钡剂造影与肠镜检查;⑤对可疑胃粘膜下病变者,行内镜粘膜剥脱术,再活检确立诊断;⑥对以上多参数检测未发现病变者进行动态观察,每年复查1次,观察4年.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判定标准 用活检钳触及肿物样隆起,其硬度分类标准是Ⅰ度:较正常胃粘膜软且有囊性感;Ⅱ度: 与正常胃粘膜相似;Ⅲ度:比正常胃粘膜稍硬;Ⅳ度:触之坚硬.
2.2 检查结果 54例检查结果:肝囊肿1例,原发性肝癌2例,胰腺(体尾部)癌4例,胰腺(尾部)囊肿1例,脾大性肝硬变2例,白血病性脾大2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毛细血管瘤1例,Dieulafoy病1例,横结肠癌1例,腹腔淋巴瘤2例,未查出病变者35例.
2.3 35例未查出病变者经1年~4年动态观察结果 表1.
, http://www.100md.com
2.4 19例(不含动态观察中发现的病例)病变发生部位与脏器的 关系 表2.
表1 35例原因不明者动态观察1年~4年结果
观察时间(年) | n | 结果 | |
发生病变(n) | 病变名称 | ||
1 | 35 | 0 | |
2 | 25 | 1 | 胰尾囊肿 |
3 | 16 | 1 | 脾大性肝硬变 |
4 | 9 | 2 | 腹腔淋巴瘤、脾大性肝硬变 |
表2 19例病变发生部位与脏器的关系
病变部位 | 肝 | 胰 | 脾 | 胃 | 结肠 | 腹腔 |
胃体上部小弯侧 | 1 | - | - | - | - | - |
小弯侧及前壁 | 2 | - | - | - | - | - |
胃体上部后壁 | - | 3 | - | - | - | / |
后壁及大弯侧 | - | 1 | - | - | / | / |
胃体上部近胃底后壁 | - | / | / | - | - | - |
胃体上部及胃底大弯侧 | - | - | - | 3 | - | - |
胃体上部大弯侧 | - | - | - | - | - | / |
, 百拇医药
3 讨论内镜下胃底部肿物样隆起经超声内镜检查多为正常脾脏压迫所致[1,2],但胃体上 部所见肿物样隆起的研究及报道甚少. 笔者所见到的胃54例占同期内镜检查8637例的0.6%,其中有19例(35.2%)是由各种病变引起的,因此应引起重视. 本文35例未查出病变者经1年~4年动态观察已有4例查出病变,占11.4%,这足以令人关注. 本组病例中有4例(7.4%)是由脾肿大性疾病引起的,特点是肿物样隆起较大,多呈半球状或椭圆形, 表面粘膜皱襞消失或平坦,色泽稍淡,硬度为Ⅲ~Ⅳ度,活动性差,变换体位时隆起无明显 缩小,充气时显露明显,吸气后表面粘膜稍松弛,但仍见不到皱襞,多位于胃体与胃底交界 处后壁及大弯侧. 由此可见,其不易与正常脾脏压迫而致的隆起相鉴别. 笔者认为,若肿物样隆起已超越胃底范围达到胃体上部,其活动性差,体位变换时没有明显缩小,则应想到为肿大的脾脏压迫所致,应进一步检查脾脏,以免延误诊断. 位于胃体上部小弯侧的肿物样隆起多由肝左叶肿大病变所引起,其特点是于胃体上部小弯侧或前壁有较大范围不规则形状的肿物样隆起,表面粘膜有滑动,触之硬,达Ⅳ度;其边界不太明显,似与周围融为一体,触之周围胃壁亦随之移动,体位变换时其形态、大小几乎无任 何改变,仅于吸气时略有变小. 本组3例(5.6%)经B超和CT确诊为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其中1例手术中见肝癌压迫并转移到胃体小弯中、上部及前壁,因此内镜下一旦发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肝脏. 正常胰腺对胃无压迫,但当胰腺明显肿大或其病变浸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胃体上部后壁 压迫现象,此时在内 镜下可见到有肿物样隆起. 本组病例中有5例(9.3%),分别由胰体、尾部癌和巨大囊肿转移 或压迫所为,其特征是在胃体上部后壁及近大弯侧有肿物样隆起,表面粘膜皱襞尚可见,且 有滑动,但较平坦,肿物样隆起呈不规则形,触之硬,达Ⅳ度,无活动性,吸气时稍缩小, 充气时隆起明显,体位对其影响较大,以仰卧时更著. 因本组病例中只有1例经手术治疗,所以胰腺疾病对胃体上部的影响尚难以尽述,有待进一步研究. 尽管如此,对胃体上部后壁 的肿物样隆起病例进一步检查胰腺是必要的,尤其是超声内镜检查当首选,若无此条件,以 在饮水500ml后行B超检查为宜. 胃体上部大弯侧的肿物样隆起应想到横结肠肿物压迫所致,其内镜下形态多呈沿胃纵轴走行的边界不甚清楚的隆起,表面皱襞消失或平坦,体位和胃腔扩大或缩小对其无明显影响,但触之有移动性是其特点. 本组2例(3.7%)均于手术中见横结肠远端或近脾曲处癌瘤波及胃体上部大弯侧. 临床遇到脐上肿块难以鉴别为横结肠还是胃 部疾病时,内镜检查无疑会有一定帮助. 胃粘膜下病变可引起胃体上部肿物样隆起,其表面粘膜多正常,本组4例(7.4%)除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Dieulafoy病其表面粘膜有轻度糜烂外,无一例外,且有滑动,隆起的形态多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形,与周围界线清晰 是其特点之一,硬度与病变的性质有关,本组2例平滑肌瘤达Ⅳ度,而毛细血管瘤和Dieul afoy病仅为Ⅰ度,当充气时隆起无扩大,吸气时无缩小,这是其又一特征;变换体位时隆 起位置、活动性、形状和大小无改变也是其一个特征; 其发生位置不固定,但本组4例均在大弯侧和后壁. 粘膜下病变活检对诊断很重要,但应防止其为血管性病变而引起出血,尤其对有囊性感且触之软的肿物样隆起更应注意. 血管性病变的特点是用活检钳压迫时,常有凹陷,而放松压迫时,凹陷立即消失,另外其隆起的程 度也多不明显,与周围的界线也不甚清楚,体位的变换对其形态也无明显的影响. 本组病例中有35例(65.6%)虽经多参数检测,但仍无查明其病变,经1年~4年的动态观察,已有4例(7.4%)发现了病变,因此对这些病例尚应做进一步检测和长期动态观察,短时期内还很难对其做出属正常还是为病变所致的结论.
4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31
2 关凤信.实用消化内镜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