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单层吻合术136例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1胸心外科 2B超室 宁夏银川市 750004
项目负责人 万荣华,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胸心外科 宁夏银川市 750004收搞日期 1996-12-09
Subject headings Esophageal stenosis/surgery; Stomach neoplas ms/surgery; Stomach/surgery; Esophagus/surgery; Esophageal neoplasms/su rgery; Anastomosis, surgical
主题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胃/外科学 食管狭窄/外科学 食管/外科学 胃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外科
, http://www.100md.com
万荣华,郭德和,张力,方刚.食管胃单层吻合术136例.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8):543-544
1993年5月~1996年11月对食管贲门癌及食管良性狭窄136例行食管胃单层吻合术,取得满意 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36例中,男104例,女32例,年龄26岁~82岁,平均56.4岁. 其中食管上段癌6例、 食管中段癌55例、食管下段癌24例,贲门癌46例,食管良性狭窄5例. 癌肿长度为4cm~10cm. 136例中,食管癌均为鳞癌,贲门癌中腺癌40例、粘液癌6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对主动脉弓上吻合者沿第6肋床,主动脉弓下吻合者经第7肋间进胸. 胃底贲门癌:缝闭胃小弯侧一部分,留胃大弯侧与食管近端行端端弓下吻合;对食管上、中、下段癌,缝闭胃断端后,分别行食管胃左颈部端侧吻合、主动脉弓上端侧吻合、主动脉弓下端侧吻合. 其吻合方法为:①距吻合口边缘3cm,用二把心耳钳分别固定食管及胃壁,切开胃壁以供吻合;②间断全层缝合后壁: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3针定点(中央和两侧端各缝1针),其间各加缝2~3针,进针均距食管及胃切缘0.8cm~1.0cm,针距3mm~4mm,腔内打结;③缝合转角及前壁:前后壁转角各缝1针,余同后壁缝合,将胃管下入胃腔后在腔外打结. 吻合完毕后缝缩胸胃,并将胸胃与纵膈胸膜固定2~4针.
, 百拇医药
2 结果行食管胃弓上吻合60例,弓下吻合70例,食管胃左颈部吻合6例.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3d~4d,术后5d~6d开始进流质饮食,禁食期间每天静脉补液(包括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 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随访1个月~6个月未发生吻合口狭窄.
3 讨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食管胃吻合重建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3%~5%,死亡 率50%以上[1,2]发生. 吻合口瘘的原因甚多,吻合方式及技术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为减少其发生,国内外近年对传统双层吻合方法作了多种改进,如遂道式胃食管吻合术、食管胃置入式吻合术、胃瓣折叠食管套入式吻合术及胃腔内食管吻合术等,但吻合口瘘仍时有 发生. 除此以外,吻合口狭窄也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我们采用食管胃单层吻合术,发 现其操作简便、省时、组织损伤少、缝合层次少、线结少、吻合口柔软、吻合口血运良好、 愈合牢靠,明显减少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肠道单层吻合逐渐被国内普外科医生接受,国内采用此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报道[3,4]效果良好. 高尚志等[5]报告在10只狗动物实验发现食管 胃单层吻合口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缝线周围有少量白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齐直无空隙形 成;食管胃双层吻合口处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肌纤维扭曲,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食管胃交界 处有空隙形成. 我们认为,食管胃单层吻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吻合部位组织良好血 运. 由于食管无浆膜层,愈合能力差,食管吻合近端不宜游离过长(以3cm为宜),尽量用锐性分离,避免暴力牵拉和挫伤,以免撕裂肌层或出现血肿. 胃壁吻合口不行粘膜下止血,保证吻合口血供良好;②良好的缝合技术是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关键. 选择适宜大小的食管胃吻合口,准确地判断进、出针部位,使粘膜对合良好、针距均匀、打结松紧适宜、不切割组织;③保持吻合口无张力. 吻合完毕要认真检查吻合口处有无张力,如有张力应适当松解. 将胸胃与纵隔胸膜固定数针,能减张并保持吻合口部位的稳定,防止扭曲和摆动,有利愈合;④单层吻合应采用不吸收缝线,减少组织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黄国俊,吴英恺. 食管癌和贲门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8
2 杜百廉. 食管癌.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20
3 杨吕南,方基兴. 经腹胃贲门癌切除200例报告. 实用癌症杂志,1992;7(2):127-128
4 张殿堂,殷桂林,张代文,等. 食管癌切除后胃经食管床代食管一层吻合法.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1):91-92
王土生,姚震,等. 食管一层吻合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1988;26(11):665-667, 百拇医药
项目负责人 万荣华,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胸心外科 宁夏银川市 750004收搞日期 1996-12-09
Subject headings Esophageal stenosis/surgery; Stomach neoplas ms/surgery; Stomach/surgery; Esophagus/surgery; Esophageal neoplasms/su rgery; Anastomosis, surgical
主题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胃/外科学 食管狭窄/外科学 食管/外科学 胃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外科
, http://www.100md.com
万荣华,郭德和,张力,方刚.食管胃单层吻合术136例.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8):543-544
1993年5月~1996年11月对食管贲门癌及食管良性狭窄136例行食管胃单层吻合术,取得满意 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36例中,男104例,女32例,年龄26岁~82岁,平均56.4岁. 其中食管上段癌6例、 食管中段癌55例、食管下段癌24例,贲门癌46例,食管良性狭窄5例. 癌肿长度为4cm~10cm. 136例中,食管癌均为鳞癌,贲门癌中腺癌40例、粘液癌6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对主动脉弓上吻合者沿第6肋床,主动脉弓下吻合者经第7肋间进胸. 胃底贲门癌:缝闭胃小弯侧一部分,留胃大弯侧与食管近端行端端弓下吻合;对食管上、中、下段癌,缝闭胃断端后,分别行食管胃左颈部端侧吻合、主动脉弓上端侧吻合、主动脉弓下端侧吻合. 其吻合方法为:①距吻合口边缘3cm,用二把心耳钳分别固定食管及胃壁,切开胃壁以供吻合;②间断全层缝合后壁: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3针定点(中央和两侧端各缝1针),其间各加缝2~3针,进针均距食管及胃切缘0.8cm~1.0cm,针距3mm~4mm,腔内打结;③缝合转角及前壁:前后壁转角各缝1针,余同后壁缝合,将胃管下入胃腔后在腔外打结. 吻合完毕后缝缩胸胃,并将胸胃与纵膈胸膜固定2~4针.
, 百拇医药
2 结果行食管胃弓上吻合60例,弓下吻合70例,食管胃左颈部吻合6例.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3d~4d,术后5d~6d开始进流质饮食,禁食期间每天静脉补液(包括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 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其它严重并发症,随访1个月~6个月未发生吻合口狭窄.
3 讨论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食管胃吻合重建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3%~5%,死亡 率50%以上[1,2]发生. 吻合口瘘的原因甚多,吻合方式及技术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为减少其发生,国内外近年对传统双层吻合方法作了多种改进,如遂道式胃食管吻合术、食管胃置入式吻合术、胃瓣折叠食管套入式吻合术及胃腔内食管吻合术等,但吻合口瘘仍时有 发生. 除此以外,吻合口狭窄也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我们采用食管胃单层吻合术,发 现其操作简便、省时、组织损伤少、缝合层次少、线结少、吻合口柔软、吻合口血运良好、 愈合牢靠,明显减少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肠道单层吻合逐渐被国内普外科医生接受,国内采用此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报道[3,4]效果良好. 高尚志等[5]报告在10只狗动物实验发现食管 胃单层吻合口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缝线周围有少量白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齐直无空隙形 成;食管胃双层吻合口处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肌纤维扭曲,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食管胃交界 处有空隙形成. 我们认为,食管胃单层吻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吻合部位组织良好血 运. 由于食管无浆膜层,愈合能力差,食管吻合近端不宜游离过长(以3cm为宜),尽量用锐性分离,避免暴力牵拉和挫伤,以免撕裂肌层或出现血肿. 胃壁吻合口不行粘膜下止血,保证吻合口血供良好;②良好的缝合技术是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关键. 选择适宜大小的食管胃吻合口,准确地判断进、出针部位,使粘膜对合良好、针距均匀、打结松紧适宜、不切割组织;③保持吻合口无张力. 吻合完毕要认真检查吻合口处有无张力,如有张力应适当松解. 将胸胃与纵隔胸膜固定数针,能减张并保持吻合口部位的稳定,防止扭曲和摆动,有利愈合;④单层吻合应采用不吸收缝线,减少组织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黄国俊,吴英恺. 食管癌和贲门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8
2 杜百廉. 食管癌.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20
3 杨吕南,方基兴. 经腹胃贲门癌切除200例报告. 实用癌症杂志,1992;7(2):127-128
4 张殿堂,殷桂林,张代文,等. 食管癌切除后胃经食管床代食管一层吻合法.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1):91-92
王土生,姚震,等. 食管一层吻合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1988;26(11):665-66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