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食管内pH值的变化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 天津市 300211
项目负责人 张志广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 天津市 300211
收稿日期 1998-04-18
Subject headings esophagitis, peptic/drug therapy; esophagus; 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 gastric acid
主题词 食管炎,消化性/药物疗法;兰索拉唑/治疗应用;食管;氢离子浓度;胃酸
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已成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 我院于1995-08/1996-08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0例,于服药前后24h动态监测患者食管内pH值,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 ②内镜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证据,即食管中下段有充血、水肿、渗出、糜烂等. 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为37岁~68岁,病程为6mo~22a. 根据Hetzel分级标准,其中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例. 治疗前1wk内未用过制酸剂胃动力药;患者均无食管狭窄,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史;肝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20例受试者于用药前记录内镜下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及24h食管内pH值监测情况. 然后服用兰索拉唑30mg,晨服一次,连服4wk. 患者逐日记录其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次数、严重程度及好转或消失时间. 服药d28重新监测食管内24h pH的改变情况,d29复查内镜记录食管粘膜炎症的变化情况.
, http://www.100md.com
1.3 食管内24h pH监测方法及指标 所用仪器为Digitrapper MK Ⅲ型pH记录仪,用pH梯度法定位LES,将pH电极经鼻准确放置于食管下端括约肌以上5cm处. 在连续24h pH监测过程中,受试者可以从事日常活动,戒除烟酒,观察指标如下:①pH<4的总时间百分率(GERT %). ②pH<4的次数·(GERN),③反流持续时间≥5min的次数(GERN5),④立位时pH<4的总时间百分率(UGERT%),⑤卧位时pH<4的总时间百分率(SGERT%).
2 结果
2.1 判断标准 食管炎的分级是根据Hetzel的标准,即0级=正常,Ⅰ级=炎性红斑,Ⅱ级=食管远端5cm粘膜表面糜烂10%,Ⅲ级=食管远端5cm糜烂面在10%~50%,Ⅳ级=食管远端5cm糜烂面>50%.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疗效判断:显效:反流症状消失;有效:反流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反流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所有患者均于服药次日症状开始缓解,4wk后显效16例(80%),有效4例(20%),总有效率100%.
2.3 治疗前后食管炎程度的变化 服药4wk后内镜下食管炎的程度明显减轻;4wk的治愈率为35%,治疗前Ⅱ级、Ⅲ级和Ⅳ级食管炎总比例分别为40%,35%和15%,治疗4wk后分别为20%,0%和0%,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服药前后食管内pH值的变化情况
, http://www.100md.com
表1 服药前后食管内24h pH值的变化
以上可以看出,服药4wk后食管粘膜酸暴露的时间明显减少;pH<4的总时间百分率、pH<4的立、卧位总时间百分率、pH<4的次数及持续反流≥5min的次数均明显减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反流性食管炎的检查方法越来越多,食管24h pH监测已广泛应用于胃食管反流及其疾病的研究,它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1],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24h内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动态监测食管pH值也是评价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指标[2].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基本机制是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及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加强的结果[3,4]. 攻击因子是继防御功能下降而起作用的. 其中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害最为强烈. 大量的实验已证实,pH<3时可引起粘膜上蛋白变性[3], 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与胃酸相关的疾病,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是目前抑酸作用最强且作用持久的药物之一. 本研究结果证实应用此药4wk后,食管内的pH值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消失或减轻. 当然,服药4wk后内镜下部分食管炎的表现还未完全消失,可能与服药时间较短有关.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难治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且与动力异常有关,因此,如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加用胃肠促动力剂,一定会达到减缓症状、治愈炎症及预防复发的目的.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罗金燕,龚均,董蕾,朱有玲,王勇,孙步洲 et al.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1;11(3):137-140
2 刘明,巫协宁. 食管24小时pH监测.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3;13(1):22-24
3 柯美云.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 中华消化杂志,1994;14(2):63-64
4 Tytgat GNJ, Nio CY, Schotborgh RH. Reflux esophagitis.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0;25(Suppl 175):1-12, http://www.100md.com(张志广 闻淑君 齐凤祥)
项目负责人 张志广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 天津市 300211
收稿日期 1998-04-18
Subject headings esophagitis, peptic/drug therapy; esophagus; 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 gastric acid
主题词 食管炎,消化性/药物疗法;兰索拉唑/治疗应用;食管;氢离子浓度;胃酸
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已成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 我院于1995-08/1996-08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0例,于服药前后24h动态监测患者食管内pH值,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 ②内镜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证据,即食管中下段有充血、水肿、渗出、糜烂等. 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为37岁~68岁,病程为6mo~22a. 根据Hetzel分级标准,其中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例. 治疗前1wk内未用过制酸剂胃动力药;患者均无食管狭窄,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史;肝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20例受试者于用药前记录内镜下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及24h食管内pH值监测情况. 然后服用兰索拉唑30mg,晨服一次,连服4wk. 患者逐日记录其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次数、严重程度及好转或消失时间. 服药d28重新监测食管内24h pH的改变情况,d29复查内镜记录食管粘膜炎症的变化情况.
, http://www.100md.com
1.3 食管内24h pH监测方法及指标 所用仪器为Digitrapper MK Ⅲ型pH记录仪,用pH梯度法定位LES,将pH电极经鼻准确放置于食管下端括约肌以上5cm处. 在连续24h pH监测过程中,受试者可以从事日常活动,戒除烟酒,观察指标如下:①pH<4的总时间百分率(GERT %). ②pH<4的次数·(GERN),③反流持续时间≥5min的次数(GERN5),④立位时pH<4的总时间百分率(UGERT%),⑤卧位时pH<4的总时间百分率(SGERT%).
2 结果
2.1 判断标准 食管炎的分级是根据Hetzel的标准,即0级=正常,Ⅰ级=炎性红斑,Ⅱ级=食管远端5cm粘膜表面糜烂10%,Ⅲ级=食管远端5cm糜烂面在10%~50%,Ⅳ级=食管远端5cm糜烂面>50%.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疗效判断:显效:反流症状消失;有效:反流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反流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所有患者均于服药次日症状开始缓解,4wk后显效16例(80%),有效4例(20%),总有效率100%.
2.3 治疗前后食管炎程度的变化 服药4wk后内镜下食管炎的程度明显减轻;4wk的治愈率为35%,治疗前Ⅱ级、Ⅲ级和Ⅳ级食管炎总比例分别为40%,35%和15%,治疗4wk后分别为20%,0%和0%,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服药前后食管内pH值的变化情况
, http://www.100md.com
表1 服药前后食管内24h pH值的变化
服药前 | 服药后 | |
pH<4总时间% | 8.32±1.27 | 3.14±0.74 |
pH<4的次数 | 88±12.2 | 22.4±7.6 |
持续反流≥5min的次数 | 2.6±0.6 | 0 |
pH<4的立位总时间% | 8.2±1.18 | 2.8±0.68 |
pH<4的卧位总时间% | 5.4±0.82 | 0.86±0.07 |
以上可以看出,服药4wk后食管粘膜酸暴露的时间明显减少;pH<4的总时间百分率、pH<4的立、卧位总时间百分率、pH<4的次数及持续反流≥5min的次数均明显减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反流性食管炎的检查方法越来越多,食管24h pH监测已广泛应用于胃食管反流及其疾病的研究,它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1],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24h内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动态监测食管pH值也是评价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指标[2].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基本机制是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及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加强的结果[3,4]. 攻击因子是继防御功能下降而起作用的. 其中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害最为强烈. 大量的实验已证实,pH<3时可引起粘膜上蛋白变性[3], 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与胃酸相关的疾病,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是目前抑酸作用最强且作用持久的药物之一. 本研究结果证实应用此药4wk后,食管内的pH值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消失或减轻. 当然,服药4wk后内镜下部分食管炎的表现还未完全消失,可能与服药时间较短有关.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难治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且与动力异常有关,因此,如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加用胃肠促动力剂,一定会达到减缓症状、治愈炎症及预防复发的目的.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罗金燕,龚均,董蕾,朱有玲,王勇,孙步洲 et al.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1;11(3):137-140
2 刘明,巫协宁. 食管24小时pH监测.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3;13(1):22-24
3 柯美云.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 中华消化杂志,1994;14(2):63-64
4 Tytgat GNJ, Nio CY, Schotborgh RH. Reflux esophagitis.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0;25(Suppl 175):1-12, http://www.100md.com(张志广 闻淑君 齐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