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5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肛肠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项目负责人 任东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肛肠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收稿日期 1998-03-08
Subject headings appendicits/therapy; abscess/therapy; abdominal pain; integrated chinese western therapy
主题词 阑尾炎/治疗;脓肿/治疗;腹膜炎;治疗;腹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1980/1995年间,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5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80/1995年间,我院共收治阑尾脓肿172例,其中男104例,女68例,年龄在13岁~70岁之间,平均40.58岁,病程在3d~11d,平均6.80d.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采取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对照组77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 纳入研究的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史;②全身中毒及胃肠道症状,白细胞计数在10.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③炎症局限于右下腹,可扪及较明显右下腹包块,无明显弥漫性腹膜炎表现;④“B”超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其内有液性暗区).
1.2 方法 对照组(西医保守治疗组),采用静脉点摘抗生素为主,并给予禁食,营养支持及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抗生素的选用原则是对G-杆菌及厌氧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的药物,据报告腹腔感染时厌氧菌检出率为75%~90%[1],并结合血培养结果选用对感染细菌敏感性较强的药物,本组首选氨苄青霉素6g/d,均分为两组输入. 治疗组,在静脉点滴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内服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草15g),脓肿局部外敷大芒硝,具体方法如下:大蒜去皮250g,加芒硝250g,捣烂混匀成糊状,用3~4层凡士林纱布包裹成6cm×6cm大小的药饼,外敷于脓肿区域,一日更换一次,外敷时以患者略感局部皮肤有轻微烧灼样感觉为宜,如烧灼感十分明显应移开药饼,用清水清洗局部皮肤,并适当增加凡士林纱布以防蒜汁芒硝直接烧伤皮肤,外敷至脓肿完全消散为宜.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5d±2.71d,3d后即有明显疗效,占76.51%,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体温下降至37.0℃左右,白细胞计数降低,脓肿明显缩小,或界限愈来愈清楚,局部炎症明显减轻,脓肿最早消失者为3d,最迟完全消失者为10d,无一例因炎症扩散而中转手术,全部病例也无一例皮肤化学性烧伤.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7d±3.43d,3d有明显疗效者占27.32%. 脓肿消失最早者为6d,全组病例中,有5例因炎症不有局限,有明显扩大趋势或脓肿破裂而改行了开腹引流处理. 两组住院时间及疗效经χ2检验,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时炎症向周围扩散和周围组织(大网膜、肠管)等对炎症局限作用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果,由于炎症所致的组织充血、水肿及粘连而导致的局部解剖关系的变化,以及由于阑尾自身所处的特殊的病理阶段如坏疽、穿孔,甚至完全“自截”等到. 此时企图完整切除阑尾是有一定困难的[2],反而因手术而致的并发症则明显增加,如肠瘘或导致本已局限的炎症扩散,切口感染率上升等[3].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作为脓肿需切开引流原则的一个重要例外,阑尾周围脓肿的保守治疗已逐渐被外科专家所肯定[4]. 单纯的西医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感染的细菌种类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但是当炎症较局限,或脓肿壁已形成时,即使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脓肿内的细菌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在临床上,单纯的抗生素治疗常显效较慢,且有由于脓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生长及内毒素浓度高而腐蚀脓壁,导致脓壁破裂而致炎症扩散的可能,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炎症扩散而改行了开腹引流. 近年来有人主张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引流,但由于需要反复多次穿刺,且也存在着穿破脓壁的可能[5]. 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属“肠痈”范畴,主要是由于湿热壅积、瘀滞不散而致热盛肉腐而成壅脓,治宜内外结合,内服外敷[6]. 治疗组病例内服薏苡败酱散,排脓消痈. 在方中重用薏苡全以排脓开壅利肠胃,轻用附子振奋阳气,并藉以行郁滞之气,佐以败酱草破瘀排脓,使热毒及瘀滞浓液俱从大便排出,并可加用适量大黄,通里攻下,荡涤肠胃湿热,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有利于阑尾周围脓的消散和吸收,及胃肠功能恢复,而且对防止脓肿而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蒜辣素,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此外,还有抗真菌和抗原虫作用. 另外,其还能扩张末稍血管,对药物的局部吸收成分为Na2SO4 ,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能促进肠道蠕动,二者合用,还能够刺激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表现为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和吞噬能力的增强. 另外,通过对这些药理作用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局部的神经反射来实现的. 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皮肤封闭后,上述作用即明显减弱[7]. 因此在局部外敷时,特别要重视对皮肤的保护,从而保存其完整的反射作用机制,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们认为在脓肿局部外敷药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用药前,应用温热水清洁局部皮肤,皮肤局部有破损及慢性溃疡者,禁用;②大蒜汁液不宜太多,以汁液不能明显外溢为宜,否则易对皮肤造成明显的化学性烧伤;③凡士林纱布以3~4层为宜,太少易使汁液渗漏,太多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④敷药时间,有人认为2次/d,每次2h较好,我们认为,最好能够持续外敷较好,这样对皮肤病的长效刺激和药物的持续经皮肤吸收均十分有利,药饼以一日一换较好;⑤为了加强疗效,或在药饼表面外敷热水袋或用频谱治疗仪照射.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在补液、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结合口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和脓肿外敷大蒜芒硝饼,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及减少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在阑尾周围脓肿的非手术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是一种能供选择的、有效的中西结合疗法.
4 参考文献
1 张铭琏,余云. 阑尾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5):268-270
2 唐雄荣,于庆生,王景祥. 中西结合治疗阑尾脓肿远期随访. 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1995;2(2):93-95
3 汪中波.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实用外科杂志,1993;13(2):115-117
, 百拇医药
4 刘金钢,余云. 阑尾脓肿508例诊治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5):291-293
5 Bagi P.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ultrasonically evaluated appendiceal mas. Curr Surg, 1988;45(6):1003-1005
6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第1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0
7 顾伯康,黄耀,主编. 中医外科学. 第1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4-215, 百拇医药(任东林 范小华 罗湛滨 林帝颂)
项目负责人 任东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肛肠中心 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收稿日期 1998-03-08
Subject headings appendicits/therapy; abscess/therapy; abdominal pain; integrated chinese western therapy
主题词 阑尾炎/治疗;脓肿/治疗;腹膜炎;治疗;腹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1980/1995年间,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95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80/1995年间,我院共收治阑尾脓肿172例,其中男104例,女68例,年龄在13岁~70岁之间,平均40.58岁,病程在3d~11d,平均6.80d.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采取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对照组77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 纳入研究的阑尾周围脓肿诊断标准: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史;②全身中毒及胃肠道症状,白细胞计数在10.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③炎症局限于右下腹,可扪及较明显右下腹包块,无明显弥漫性腹膜炎表现;④“B”超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其内有液性暗区).
1.2 方法 对照组(西医保守治疗组),采用静脉点摘抗生素为主,并给予禁食,营养支持及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抗生素的选用原则是对G-杆菌及厌氧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的药物,据报告腹腔感染时厌氧菌检出率为75%~90%[1],并结合血培养结果选用对感染细菌敏感性较强的药物,本组首选氨苄青霉素6g/d,均分为两组输入. 治疗组,在静脉点滴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内服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草15g),脓肿局部外敷大芒硝,具体方法如下:大蒜去皮250g,加芒硝250g,捣烂混匀成糊状,用3~4层凡士林纱布包裹成6cm×6cm大小的药饼,外敷于脓肿区域,一日更换一次,外敷时以患者略感局部皮肤有轻微烧灼样感觉为宜,如烧灼感十分明显应移开药饼,用清水清洗局部皮肤,并适当增加凡士林纱布以防蒜汁芒硝直接烧伤皮肤,外敷至脓肿完全消散为宜.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5d±2.71d,3d后即有明显疗效,占76.51%,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体温下降至37.0℃左右,白细胞计数降低,脓肿明显缩小,或界限愈来愈清楚,局部炎症明显减轻,脓肿最早消失者为3d,最迟完全消失者为10d,无一例因炎症扩散而中转手术,全部病例也无一例皮肤化学性烧伤.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7d±3.43d,3d有明显疗效者占27.32%. 脓肿消失最早者为6d,全组病例中,有5例因炎症不有局限,有明显扩大趋势或脓肿破裂而改行了开腹引流处理. 两组住院时间及疗效经χ2检验,提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时炎症向周围扩散和周围组织(大网膜、肠管)等对炎症局限作用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果,由于炎症所致的组织充血、水肿及粘连而导致的局部解剖关系的变化,以及由于阑尾自身所处的特殊的病理阶段如坏疽、穿孔,甚至完全“自截”等到. 此时企图完整切除阑尾是有一定困难的[2],反而因手术而致的并发症则明显增加,如肠瘘或导致本已局限的炎症扩散,切口感染率上升等[3].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作为脓肿需切开引流原则的一个重要例外,阑尾周围脓肿的保守治疗已逐渐被外科专家所肯定[4]. 单纯的西医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感染的细菌种类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但是当炎症较局限,或脓肿壁已形成时,即使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脓肿内的细菌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在临床上,单纯的抗生素治疗常显效较慢,且有由于脓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生长及内毒素浓度高而腐蚀脓壁,导致脓壁破裂而致炎症扩散的可能,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炎症扩散而改行了开腹引流. 近年来有人主张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引流,但由于需要反复多次穿刺,且也存在着穿破脓壁的可能[5]. 中医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属“肠痈”范畴,主要是由于湿热壅积、瘀滞不散而致热盛肉腐而成壅脓,治宜内外结合,内服外敷[6]. 治疗组病例内服薏苡败酱散,排脓消痈. 在方中重用薏苡全以排脓开壅利肠胃,轻用附子振奋阳气,并藉以行郁滞之气,佐以败酱草破瘀排脓,使热毒及瘀滞浓液俱从大便排出,并可加用适量大黄,通里攻下,荡涤肠胃湿热,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有利于阑尾周围脓的消散和吸收,及胃肠功能恢复,而且对防止脓肿而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蒜辣素,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此外,还有抗真菌和抗原虫作用. 另外,其还能扩张末稍血管,对药物的局部吸收成分为Na2SO4 ,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能促进肠道蠕动,二者合用,还能够刺激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表现为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和吞噬能力的增强. 另外,通过对这些药理作用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局部的神经反射来实现的. 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皮肤封闭后,上述作用即明显减弱[7]. 因此在局部外敷时,特别要重视对皮肤的保护,从而保存其完整的反射作用机制,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们认为在脓肿局部外敷药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用药前,应用温热水清洁局部皮肤,皮肤局部有破损及慢性溃疡者,禁用;②大蒜汁液不宜太多,以汁液不能明显外溢为宜,否则易对皮肤造成明显的化学性烧伤;③凡士林纱布以3~4层为宜,太少易使汁液渗漏,太多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④敷药时间,有人认为2次/d,每次2h较好,我们认为,最好能够持续外敷较好,这样对皮肤病的长效刺激和药物的持续经皮肤吸收均十分有利,药饼以一日一换较好;⑤为了加强疗效,或在药饼表面外敷热水袋或用频谱治疗仪照射.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在补液、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结合口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和脓肿外敷大蒜芒硝饼,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及减少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在阑尾周围脓肿的非手术治疗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是一种能供选择的、有效的中西结合疗法.
4 参考文献
1 张铭琏,余云. 阑尾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5):268-270
2 唐雄荣,于庆生,王景祥. 中西结合治疗阑尾脓肿远期随访. 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1995;2(2):93-95
3 汪中波.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实用外科杂志,1993;13(2):115-117
, 百拇医药
4 刘金钢,余云. 阑尾脓肿508例诊治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5):291-293
5 Bagi P.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ultrasonically evaluated appendiceal mas. Curr Surg, 1988;45(6):1003-1005
6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第1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0
7 顾伯康,黄耀,主编. 中医外科学. 第1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4-215, 百拇医药(任东林 范小华 罗湛滨 林帝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