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VacA+株感染与消化疾病关系
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重庆市 400038
*本课题受国家科技部研究基金重点资助(96-901-01-54).
项目负责人 于长青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重庆市 400038
收稿日期 1998-12-21 接收日期 1999-03-01
Subject headings Helicobacter infections; peptic ulcer; stomach neoplasms
主题词 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肿瘤
为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VacA+株感染与不同消化疾病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方法调查了消化科住院患者Hp VacA+株感染情况.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42株Hp菌来自我校西南医院消化科48例住院患者,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慢性胃炎8例,胃癌10例. 首次分离Hp菌采用牛心、脑浸液固体培养基,微需氧、37℃培养48h. ②革兰染色观察形态,尿素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鉴定Hp菌. ③用设计方法收集VacA(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
1.2 方法 用下列步骤检测:①用MeM细胞培养液(加15%小牛血清和100μ/mL青、链霉素双抗),37℃,7% CO2培养Hella细胞72h,计数达108/mL以上. ②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100μL Hella细胞,100μL无菌超滤上清,37℃, 7% CO2培养18h~24h观察结果. 每份样品倍比稀释(1∶10,1∶20,1∶40,1∶80,1∶160),每个稀释度测定二次,滴度取平均值;空白对照孔加入100μL Hp液体培养基上清代替超滤上清. ③光镜下计数Hella细胞空泡样变,细胞空泡形成≥50%为阳性.
, 百拇医药
2 结果
48例消化病患者分离得到42株Hp菌,发现约有62%的菌株产生空泡毒素,并且不同疾病感染产毒株比例亦有差别,胃癌阳性率最高(80%),消化性溃疡患者阳性率57.7%,其中胃溃疡61%(11/18) ,十二指肠溃疡50%(6/12),而慢性胃炎感染率仅1/8,VacA活性滴度(x±s)胃溃疡28±11,十二指肠溃疡30±9,慢性胃炎10,胃癌35±11. 溃疡组及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不同菌株产生的毒素活性滴度不一,毒素活性滴度最高达1∶80,最低1∶10. 各组活性滴度对比无差异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证实了Hp菌培养上清可诱导Hella细胞空泡形成,产毒素株阳性率为62%,与Leunk et al [1]报道结果相似. 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感染产毒株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提示空泡毒素参与了较严重的胃粘膜病变发生. VacA可能通过作用于壁细胞H+-K+/ATP酶而影响胃酸的分泌,使Hp菌逃避酸性不利损害,定植于胃粘膜上. 细胞膜内外K+-Na+浓度的维持需K+-Na+/ATP酶,K+-Na+浓度变化又可影响胞内细胞器的内、外毒素系统,导致毒素异常分泌,引起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 Hp VacA诱导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可能就是干扰了细胞膜内外K+-Na+的正常转运,膜内外K+-Na+浓度异常变化进而导致毒素异常释放所致.
, 百拇医药
空泡毒素在Hp致病性中的作用尤其是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早期诊断并消除VacA+株感染,可大大降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 明确VacA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机制,对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病因学关系及感染选择性治疗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制空泡毒素佐剂疫苗,有望成为免疫性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消除VacA+ Hp感染、预防胃癌发生的新途径.
4 参考文献
1 Leunk RD, Johnson PT, David BC, Kraft WG, Morgan DR. Cytotoxin activity in broth-culture filtrates of Campylobacter pylori.
J Med Microbiol, 1988;26:93, 百拇医药(于长青 邹全明 解庆华 郭学青 罗 平)
*本课题受国家科技部研究基金重点资助(96-901-01-54).
项目负责人 于长青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重庆市 400038
收稿日期 1998-12-21 接收日期 1999-03-01
Subject headings Helicobacter infections; peptic ulcer; stomach neoplasms
主题词 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肿瘤
为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VacA+株感染与不同消化疾病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方法调查了消化科住院患者Hp VacA+株感染情况.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42株Hp菌来自我校西南医院消化科48例住院患者,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慢性胃炎8例,胃癌10例. 首次分离Hp菌采用牛心、脑浸液固体培养基,微需氧、37℃培养48h. ②革兰染色观察形态,尿素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鉴定Hp菌. ③用设计方法收集VacA(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
1.2 方法 用下列步骤检测:①用MeM细胞培养液(加15%小牛血清和100μ/mL青、链霉素双抗),37℃,7% CO2培养Hella细胞72h,计数达108/mL以上. ②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100μL Hella细胞,100μL无菌超滤上清,37℃, 7% CO2培养18h~24h观察结果. 每份样品倍比稀释(1∶10,1∶20,1∶40,1∶80,1∶160),每个稀释度测定二次,滴度取平均值;空白对照孔加入100μL Hp液体培养基上清代替超滤上清. ③光镜下计数Hella细胞空泡样变,细胞空泡形成≥50%为阳性.
, 百拇医药
2 结果
48例消化病患者分离得到42株Hp菌,发现约有62%的菌株产生空泡毒素,并且不同疾病感染产毒株比例亦有差别,胃癌阳性率最高(80%),消化性溃疡患者阳性率57.7%,其中胃溃疡61%(11/18) ,十二指肠溃疡50%(6/12),而慢性胃炎感染率仅1/8,VacA活性滴度(x±s)胃溃疡28±11,十二指肠溃疡30±9,慢性胃炎10,胃癌35±11. 溃疡组及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不同菌株产生的毒素活性滴度不一,毒素活性滴度最高达1∶80,最低1∶10. 各组活性滴度对比无差异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证实了Hp菌培养上清可诱导Hella细胞空泡形成,产毒素株阳性率为62%,与Leunk et al [1]报道结果相似. 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感染产毒株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提示空泡毒素参与了较严重的胃粘膜病变发生. VacA可能通过作用于壁细胞H+-K+/ATP酶而影响胃酸的分泌,使Hp菌逃避酸性不利损害,定植于胃粘膜上. 细胞膜内外K+-Na+浓度的维持需K+-Na+/ATP酶,K+-Na+浓度变化又可影响胞内细胞器的内、外毒素系统,导致毒素异常分泌,引起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 Hp VacA诱导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可能就是干扰了细胞膜内外K+-Na+的正常转运,膜内外K+-Na+浓度异常变化进而导致毒素异常释放所致.
, 百拇医药
空泡毒素在Hp致病性中的作用尤其是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早期诊断并消除VacA+株感染,可大大降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 明确VacA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机制,对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病因学关系及感染选择性治疗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制空泡毒素佐剂疫苗,有望成为免疫性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消除VacA+ Hp感染、预防胃癌发生的新途径.
4 参考文献
1 Leunk RD, Johnson PT, David BC, Kraft WG, Morgan DR. Cytotoxin activity in broth-culture filtrates of Campylobacter pylori.
J Med Microbiol, 1988;26:93, 百拇医药(于长青 邹全明 解庆华 郭学青 罗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