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696198
脾虚泄泻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1999年5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年第5期
     1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2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

    项目负责人
姚永莉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 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收稿日期 1998-11-19 接收日期 1999-01-10

    Subject headings spleen deficiency; enterorrhea; motilin/analysis

    主题词
脾虚;泄泻;胃动素/分析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从多角度动态观察实验脾虚证胃动素(MTL)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揭示脾虚证本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①药物 利血平注射液由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生产,批号960313;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按常法煎煮两次,滤出药液4℃冰箱储存备用. ②试剂胃动素放射免疫试剂盒为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研究所生产. ③动物及分组 健康成年 ♂ 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设计要求随机分成以下7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脾虚中药预防组,脾虚自然恢复组,脾虚中药治疗组和脾虚制模0d组,脾虚制模6d组.

    1.2 方法 各组大鼠制模结束后禁食16h,按要求收集下列标本:①肠液,②血浆,③下丘脑组织,④空肠组织,所有标本均-70℃储存备测. 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 http://www.100md.com
    统计学处理 各处理组间的数据行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用Student-Newman-Keuls法.

    2 结果 各测定结果详见表1~3.

    表1 体液、组织中MTL 动态变化 (x±s)
组别血浆(ng/L)肠液(ng/L)空肠(ng/g)下丘脑(ng/g)
F 脾虚制模0d261.37±43.96568.01±32.6937.91±6.2526.13±5.39
G 脾虚制模6d352.70±61.37a710.13±63.14a55.11±8.41a35.54±5.96a
B 脾虚模型171.75±28.26ab414.81±47.94ab27.38±3.86ab15.02±4.09ab

, http://www.100md.com
    a表示与F组相比,b表示与G组相比:P均<0.05.

    表2 体液中MTL变化 (x±s)
组 别血浆(ng/L)肠液(ng/L)
A 正常对照组275.18±46.04550.24±30.57e
B 脾虚模型组171.75±28.26a414.81±47.94a
C 中药预防组253.93±47.97b586.74±37.02b
D 自然恢复组223.01±63.82b429.78±48.51ac
E 中药治疗组280.69±42.46b609.41±30.80abd

, 百拇医药
    a表示与A组相比,b表示与B组相比,c表示与C组相比,d表示与D组相比,P均<0.05;eP<0.05,vs 血浆.

    表3 组织中MTL变化 (x±s)
组 别空肠(ng/g)下丘脑(ng/g)
A 正常对照组39.67±7.16 24.46±4.64
B 脾虚模型组27.38±3.86a15.02±4.09a
C 中药预防组38.12±6.19b26.39±4.57b
D 自然恢复组32.15±2.93ac19.82±4.19abc
E 中药治疗组41.15±8.29bd25.56±3.62bd

, 百拇医药
    a表示与A组相比,b表示与B组相比,c表示与C组相比,d表示与D组相比,P均<0.05.

    3 讨论

    研究实验脾虚证中MTL的变化规律,对揭示胃肠激素在脾虚证发病中的作用及探索脾虚证的实质具有重要价值. 本实验通过对实验脾虚证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的动态研究,试图从多角度揭示脾虚时MTL的变化和作用. 脾虚制模大鼠在致虚过程的早期(≤7d)表现水泻,晚期机体极度衰竭状态下表现大便粘滞. 据此我们动态观察MTL的变化规律,测定脾虚制模大鼠腹泻严重时(d6)血浆、肠液、空肠及下丘脑中MTL,与脾虚制模0d组相比含量均增加;而晚期腹泻症状消失时,与脾虚制模0d组相比含量均下降. 这提示脾虚时消化功能低下,胃肠运动障碍与MTL含量下降密切相关. 脾虚时MTL的不足会致胃肠平滑肌松弛、胃张力及蠕动减弱、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液潴留增加、胃饥饿时收缩消失[1];小肠运动减弱,小肠对木糖和氨基酸的吸收障碍,胰腺外分泌功能、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障碍[2]. 我们认为,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异常及调节失灵可导致脾胃运化、腐熟、受纳障碍,气血生化乏源,出现纳呆消瘦、倦怠神萎等脾虚征象,是脾虚证发生的重要因素.

    4 参考文献

    1 金敬善,王丽华,陈桂君,李伍善,何俊仁,赵荣莱,危北海,郁仁存,柯薇君,赵伯智. 老年人和脾虚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观察.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64

    2 冯庚玮,朱连启,贾宝海,薛恩彬,阴斌,索玉良,冯广圃,周及,刘家章. 脾阳虚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观察. 天津中医,1989;2:19, 百拇医药(姚永莉1 宋于刚2 张万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