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3271
做一个明白的病人——一位淋巴癌患者的抗癌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月17日 《家庭医生报》 2000年第3期(总第727期 2000.01.17)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都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相信这温暖的阳光不仅仅照着正常人,同样也撒在我们这些癌症患者的身上。上天给予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和痛苦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看您怎样运用智慧与勇气,尽量享受幸福而减少痛苦。”正是这般自信和理智,张颖这位曾被外国医师宣判了“死刑”的淋巴癌患者,在抗癌路上苦撑了十年,如今依然健康生存。而且,张颖还积极地走向电视、报刊等媒体,以自己神采奕奕的健康形象,勇敢地向世人展示:癌症不可怕,只怕不敢斗!

    1990年,当时还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张颖右脖子上长了一肿块,经过活检手术,确诊为“淋巴癌”,而且已到了ⅢE期。这令人谈之色变的恶疾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张颖简直不敢相信,但还是决定回国治疗。或许是淋巴癌的高死亡率令人望而生畏,当时澳方医师断言:张颖回国治疗必死无疑。

    回国后,张颖在北京肿瘤医院接受了整整一年时间的放、化疗。这是充满痛苦,令张颖无法忘却的一年。化疗时,呕吐厉害,趴在地上吐胆汁是经常有的事。35岁的女人,将美丽视如生命,而张颖为了对付放、化疗带来脱发的副反应,她毅然将一头秀发剃光。放疗时,白细胞一降再降,身体极度虚弱,医师都不敢再施治,但张颖坚持要求继续治疗。她清楚:只有一鼓作气,才能把癌细胞彻底杀死,否则癌细胞反扑,前功将尽弃。经过一年艰苦的歼灭战,张颖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

    谈起那段梦魇般的抗癌经历,张颖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刚入院,张颖就请求医师:实施什么治疗方案、最佳疗效能达到怎样,最严重的后果又是如何等都必须事先与她说清楚,不必隐瞒。甚至在医师抢救濒临死亡的癌友时,她都要求到现场观看,以加深对癌症与死亡的认识。她要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很透彻,做一个明白的病人,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二、树立必胜的信心。放、化疗结束后,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以后的康复治疗才是雄关漫道。出院后,带状疱疹、口干、口腔糜烂、便秘等各种放化疗的并发症接踵而来。张颖咬紧牙关,正视困难,坚持自我护理。她在房间的四壁贴满了“张颖,您是好样的”、“您要热爱自己”的字条。

    三、寻找抗癌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媒体上宣传的一些抗癌勇士的事迹,张颖都悉心搜集,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她还经常翻阅历史人物传记,从中吸取精神力量。

    张颖女士的抗癌故事虽是平凡的,但她的抗癌心得也许能给广大的癌症病友带来一些启迪。癌症康复的路途还很漫长,但愿这暖暖的阳光能伴着她彻底战胜癌魔,走向生命的春天!

    (编辑小启:“癌友俱乐部”栏目刊发癌症病友的抗癌心得、康复经验以及各种感人至深的抗癌故事。欢迎赐稿!), 百拇医药(刘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