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也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一个人可以摆脱这一结果。所不同的是有人死得早些,有的死得晚些。尽管目前人口死亡率在不断地下降,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正迈向死亡。对一般人而言,年轻时候感到死亡来临似乎还很遥远,而对老年人来说,往往会产生死亡恐惧心理。
最近,笔者偶然翻阅了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罗素(Bertrand Russekk1872-1970)的一篇散文:《如何安度晚年》(How to Grow Okd)。作者认为,只有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临终时才能处之泰然,如果带着悔意撒手人寰,怎么不令人悲伤甚至恐惧呢。
作者首先把老人和年轻人作了比较,说明他们对死亡应持的不同态度,并分别说明了原因。指出有些老人为死亡恐惧所困扰,如果年轻人有这种恐惧,那倒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有理由害怕英年早逝,并为担心失去生命所赋予的最美好东西而感到痛苦,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对一个饱尝了人生甘苦,业已完成一切想做事业的老人来说,就未免有点顾影自怜和有失体面了。接着作者提出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也就是说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才可以。要使你的兴趣逐渐扩大,越来越超乎个人之外,最终使你的自我之情一点一点地后退,你的生命越来越和人类的生命,甚至于和整个宇宙融合在一起。罗素主张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条河,起初很小,被两岸所紧紧夹住,一旦冲过岩石,跃上瀑布,河逐渐变宽了,两岸后退了,河水静静地流淌,最后不知不觉地融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其自身的存在。老年人若能这样地看待生活,就不会感到死的恐惧。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对寿终的看法:我希望我能死于工作之时,并且知道别人将继续做我不能再做的工作,同时也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一切而心满意足。
可见罗素主张对待死亡应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在身体尚好的时候,全力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丰富生活,充分显示生命的价值。当身患重病时,应积极配合治疗。若知道死亡即将来临,及时安排好后事,冷静地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 百拇医药(刘炳如)
最近,笔者偶然翻阅了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罗素(Bertrand Russekk1872-1970)的一篇散文:《如何安度晚年》(How to Grow Okd)。作者认为,只有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一切,临终时才能处之泰然,如果带着悔意撒手人寰,怎么不令人悲伤甚至恐惧呢。
作者首先把老人和年轻人作了比较,说明他们对死亡应持的不同态度,并分别说明了原因。指出有些老人为死亡恐惧所困扰,如果年轻人有这种恐惧,那倒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有理由害怕英年早逝,并为担心失去生命所赋予的最美好东西而感到痛苦,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对一个饱尝了人生甘苦,业已完成一切想做事业的老人来说,就未免有点顾影自怜和有失体面了。接着作者提出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也就是说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才可以。要使你的兴趣逐渐扩大,越来越超乎个人之外,最终使你的自我之情一点一点地后退,你的生命越来越和人类的生命,甚至于和整个宇宙融合在一起。罗素主张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条河,起初很小,被两岸所紧紧夹住,一旦冲过岩石,跃上瀑布,河逐渐变宽了,两岸后退了,河水静静地流淌,最后不知不觉地融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其自身的存在。老年人若能这样地看待生活,就不会感到死的恐惧。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对寿终的看法:我希望我能死于工作之时,并且知道别人将继续做我不能再做的工作,同时也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一切而心满意足。
可见罗素主张对待死亡应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在身体尚好的时候,全力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丰富生活,充分显示生命的价值。当身患重病时,应积极配合治疗。若知道死亡即将来临,及时安排好后事,冷静地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 百拇医药(刘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