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尿样2LC检测的价值
1 甘肃省肿瘤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2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市 201800
项目负责人 刘志学甘肃省肿瘤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收稿日期 2000-05-12 接收日期 2000-05-16
Subject headings stomach neoplasms/diagnosis; indicators and reagents; mass screening; urine
主题词 胃肿瘤/诊断;指示剂和试剂;普查;尿
李敏, 陈学忠, 刘志学, 陈玲. 胃癌早期尿样2LC检测的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2):1413-1415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发达国家,其新发病率居各种肿瘤的第四位,在发展中国家则居第二位. 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在大、中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位降到第二位,但在城镇和农村仍高居首位[1]. 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纤维内镜检查可靠性强、准确率高,是目前胃癌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手段[2-4],但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和痛苦,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难以接受,所以使得大量亚临床期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从而错过了进行早期治疗的机会. 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胃癌早期诊断试剂的研制,先后对几十种配方进行了筛选,从中选出了效果较好的配方2LC,并于1999-08/2000-04进行了临床应用的研究,对172例不同患者的样本进行了初步检测试验,旨在探索该试剂对于胃癌早期检查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其在临床上的规范用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待测者先接受各项相关检查,准确记录病史,然后分为以下4组:胃癌组:胃癌患者54例,其中术前48例,术后6例;对照组:A. 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组:17例; B.其他肿瘤组:其他肿瘤患者53例; C.正常组:正常人48例. 每次取尿液5mL作为测试样本,各取2份分别进行测定.
1.2 方法 试剂本底值的检测: 不同结晶体用双蒸水制成水溶液,试纸用双蒸水浸泡10min取浸泡液,液体剂型用原液,以双蒸水为对照,分别在岛津UV-260紫外分析仪上进行190nm~600nm的全波长扫描. 基本方法:尿样在取样后30min内加入2LC检测试剂,肉眼观察、记录尿样颜色变化,并将加入检测试剂前、后的尿样分别在岛津UV-260紫外分析仪上进行190nm~700nm的全波长扫描,记录在490nm附近的吸光度A值. 对于部分严重浑浊的尿样,在加入检测试剂后先记录颜色反应,再经过离心处理(5000r/min,10min)后进行扫描. 三种剂型中,结晶型和溶液型试剂直接加入尿样中,而试纸用5mL尿样浸泡试纸10min,然后对尿液进行扫描. 对20例样本,按照每5mL尿样加结晶体试剂10,20,30,40,50,60mg,或溶液试剂0.05,0.1,0.2,0.3,0.4,0.5mL,进行上述检测. 对13例样本,分别在早晨8:00和晚8:00取尿样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取样时间的差异,以确定最佳的取样时间. 部分胃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分别取样进行检测,分析手术前后对于2LC试剂反应的差异,以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复发或转移.
2 结果
2.1 2LC试剂的本底值 结晶体2LC试剂为白色,不同剂型的全波长扫描图谱见图1所示,所有剂型在300nm以下有强烈吸收峰,而在400nm以上无光吸收. 表明在本实验中无试剂本底值的干扰.
图1 2LC胃癌检测试剂的不同剂型的本底值.A 为溶液型试剂,B 为粉末状结晶,C,D为颗粒状结晶,E 为针状结晶,F 为试纸浸出液.
2.2 不同样本对2LC检测试剂的反应 肉眼观察结果表明:胃癌患者尿样可与2LC检测试剂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阳性),而正常人及其他疾病患者则不发生该反应(阴性). 共检测样本172例. 其中胃癌术前患者48例. 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漏检率小于1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例进展期胃癌和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为强阳性反应,三个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小于10%(表1). 全波长扫描的结果表明:所有尿样加入2LC试剂前在490nm附近无吸收峰,加入2LC试剂后,胃癌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阳性);检出率在80%以上,而其他测试组则无此吸收峰(阴性),检出率小于16%. 典型的阳性和阴性扫描图谱见图2.
表1 不同待测者样本对2LC检测试剂反应情况统计表
2.3 最佳检测试剂剂量 结晶体和溶液两种剂型不同剂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得到的扫描图谱的峰型相同,但峰值有小幅度变化:在较低浓度范围内,颜色反应和490nm吸光度A值均随检测试剂的增加而增强,而当试剂用量达到一定值之后就不再增强. 过大的试剂用量可能会引入本底干扰(见图3中40mg~60mg用量的图谱,出现了小的肩峰),而低于上述值时,颜色反应较弱;高于上述值时,颜色反应强度和扫描峰值均有所下降(图3,4).
图2 典型的490nm吸收的阳性和阴性图谱.A 为胃癌术前患者加2LC检测试剂,在490nm附近有特异性吸收峰;B 为正常人加2LC检测试剂,在490nm附近无特异性吸收峰.
图3 用结晶体试剂的不同剂量检测胃癌患者(术后d1)得到的扫描图谱.图中A~F分别为30,20,10,40,50,60mg试剂/5mL尿液.
图4 用溶液试剂不同剂量检测胃癌全腹转移患者得到的扫描图谱.490nm附近有吸收峰,图中A~D分别为0.25,0.20,0.15,0.30mL试剂/5mL尿液.
图5 一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晨尿和晚尿扫描图谱.A 为晚尿原尿液;B 为晨尿原尿液;C 为晚尿加入溶液试剂,在490nm附近出现小的肩峰;D 为晨尿加入溶液试剂.
图6 一例胃癌患者晨尿和晚尿的扫描图谱.A 为晚尿原尿;B 为晨尿原尿;C 为晚尿加入溶液试剂;D 为晨尿加入溶液试剂.
2.4 不同取样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用晨尿和晚尿得到的峰型基本相同,晚尿的吸光度A值高于晨尿. 加入检测试剂后,除胃癌术前、术后各1例外,其他12例晨尿的光吸收均低于晚尿. 两例典型的扫描图谱见图5,6. 应该注意的是:在图6中,晚尿检测在490nm附近出现了干扰峰.
2.5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对比实验 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术前对2LC试剂均呈阳性反应;术后有3例患者对2LC的颜色反应和490nm吸收峰转为阴性,病理报告提示无转移复发;另3例患者术后反应仍为阳性,病理报告提示2例腹腔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
3 讨论
闫小君等指出:目前肿瘤(实体瘤)的诊断手段除病理学诊断外,主要是物理学诊断和以癌标志物为对象的实验室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对已癌变的细胞进行诊断;物理学检查是对已有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癌肿进行诊断,而现行的癌标志物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尚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因此,寻找诊断早期胃癌的方法仍是临床的重要课题[1]. 利用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唾液、胃液和尿液等)进行胃癌检查在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5-24],其中以血液和胃液检查为主. 操作较为复杂;同时,大多数检查方法是针对所有肿瘤而设计,特异性较差,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对于胃癌尚无理想的普查方法.
我们通过上述实验初步摸索出了用2LC试剂查尿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基本程序和标准. 我们认为:在检测中取样以晨尿为佳,这和陈铁河et al[6-8]的结论相一致. 检测时的试剂用量应为每5mL尿样加结晶体试剂30mg;或溶液试剂0.2mL~0.3mL. 过大的试剂用量可能会引入本底干扰,而且颜色反应强度和扫描峰值均有所下降,过低时则颜色反应较弱;在本实验中,胃癌患者对于2LC试剂的反应有较大差异,颜色反应从深红到淡红不等,490nm吸收值的变化范围为0.1~0.9,这可能是由于胃癌的分期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体质差异的影响. 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胃癌患者的漏检率和其他疾病及正常人的错检率均小于15%.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检测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属于癌前病变[1,16],我们发现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组中对2LC试剂呈阳性反应的大多为胃炎患者,支持上述观点. 但对这些患者的跟踪追查需要较长的时间,该工作正在进行中. 对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检测结果初步表明2LC试剂可以用于检测患者手术的效果以及是否存在术后复发或转移.
本实验结果表明: 用2LC试剂查尿检测早期胃癌的方法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用尿液为样本,取材方便;阳性、阴性反应明显,既可用肉眼观察判别,也可以用紫外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性;费用低廉,快速准确、特异性高、针对性强、易于普及,在基层医院或家庭完全能够开展,对于胃癌早期查出具有较高的价值,有望用于大面积人群的胃癌普查.
4 参考文献
1 闫小君. 胃癌早期诊断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6-97
2 周文琴. 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506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668
3 陈孝焕, 金铁臣, 杨星星.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35例分析.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4;2(特刊2):106
4 赵怀玉. 纤维胃镜与活-印-刷-检四联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对照分析. 甘肃医药,1992;(3):138-140
5 Yamaguchi T, Takahashi T. Urinary pepsimogen Ⅰ as a tumor marker of stuomach cancer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Cancer, 1991;68:906-909
6 陈铁河,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 用晨尿ARS-B活性作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 海军军事医学, 1995;16:17-19
7 陈铁河,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 沉淀法分离尿中芳香基硫酸酯酶及其活性测定. 临床检验杂志, 1995;13:174-175
8 陈铁河, 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郑家富. 晨尿芳香基硫酸酯酶B活性测定的临床应用. 临床检验杂志, 1996;14:24-25
9 陈友香. 血清唾液酸含量诊断胃疾病探讨.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20:45-46
10 何守搞. 85例胃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意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21:732-733
11 蓝春慧. 胃癌患者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意义.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11:51-52
12 李汁. 尿液和血浆呈色反应对胃癌诊断的探讨. 青岛医药卫生,1982;(1):24-27
13 李嘉纹,姚彩泉. 尿硫酸试验对胃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价值.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8;21:147
14 李军. 胃癌病人尿多胺变化的研究. 大连医学院学报,1990;(4):1-3
15 刘光明. 胃癌病人血、尿和唾液中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中华消化杂志, 1996;16:79-81
16 邵建国. 血清CA19-9抗原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评价.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19:170-171
17 王鲁平. 生长抑素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9;16:126-127
18 王顺祥,高其鑫,魏经建,段志友. 肿瘤检测试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 1994;3:68-72
19 吴小翎.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24:135-137
20 叶根春. 测定尿中巯基物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 福建医学院学报,1988;(4):306-308
21 叶庆艾. 尿中新胃癌相关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的探讨. 临床检验杂志,1989;(2):106
22 张玉,林庚金. 血清CA72-4测定鉴别胃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中国内镜杂志,1999;5:37
23 赵进昌. 移动抑制试验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初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89;(2):19-94
24 周东辉. 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浙江医学, 1999;21:387-388, http://www.100md.com(李 敏1 陈学忠1 刘志学2 陈 玲1 )
2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市 201800
项目负责人 刘志学甘肃省肿瘤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收稿日期 2000-05-12 接收日期 2000-05-16
Subject headings stomach neoplasms/diagnosis; indicators and reagents; mass screening; urine
主题词 胃肿瘤/诊断;指示剂和试剂;普查;尿
李敏, 陈学忠, 刘志学, 陈玲. 胃癌早期尿样2LC检测的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2):1413-1415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发达国家,其新发病率居各种肿瘤的第四位,在发展中国家则居第二位. 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在大、中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位降到第二位,但在城镇和农村仍高居首位[1]. 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纤维内镜检查可靠性强、准确率高,是目前胃癌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手段[2-4],但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和痛苦,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难以接受,所以使得大量亚临床期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从而错过了进行早期治疗的机会. 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胃癌早期诊断试剂的研制,先后对几十种配方进行了筛选,从中选出了效果较好的配方2LC,并于1999-08/2000-04进行了临床应用的研究,对172例不同患者的样本进行了初步检测试验,旨在探索该试剂对于胃癌早期检查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其在临床上的规范用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待测者先接受各项相关检查,准确记录病史,然后分为以下4组:胃癌组:胃癌患者54例,其中术前48例,术后6例;对照组:A. 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组:17例; B.其他肿瘤组:其他肿瘤患者53例; C.正常组:正常人48例. 每次取尿液5mL作为测试样本,各取2份分别进行测定.
1.2 方法 试剂本底值的检测: 不同结晶体用双蒸水制成水溶液,试纸用双蒸水浸泡10min取浸泡液,液体剂型用原液,以双蒸水为对照,分别在岛津UV-260紫外分析仪上进行190nm~600nm的全波长扫描. 基本方法:尿样在取样后30min内加入2LC检测试剂,肉眼观察、记录尿样颜色变化,并将加入检测试剂前、后的尿样分别在岛津UV-260紫外分析仪上进行190nm~700nm的全波长扫描,记录在490nm附近的吸光度A值. 对于部分严重浑浊的尿样,在加入检测试剂后先记录颜色反应,再经过离心处理(5000r/min,10min)后进行扫描. 三种剂型中,结晶型和溶液型试剂直接加入尿样中,而试纸用5mL尿样浸泡试纸10min,然后对尿液进行扫描. 对20例样本,按照每5mL尿样加结晶体试剂10,20,30,40,50,60mg,或溶液试剂0.05,0.1,0.2,0.3,0.4,0.5mL,进行上述检测. 对13例样本,分别在早晨8:00和晚8:00取尿样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取样时间的差异,以确定最佳的取样时间. 部分胃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分别取样进行检测,分析手术前后对于2LC试剂反应的差异,以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复发或转移.
2 结果
2.1 2LC试剂的本底值 结晶体2LC试剂为白色,不同剂型的全波长扫描图谱见图1所示,所有剂型在300nm以下有强烈吸收峰,而在400nm以上无光吸收. 表明在本实验中无试剂本底值的干扰.
图1 2LC胃癌检测试剂的不同剂型的本底值.A 为溶液型试剂,B 为粉末状结晶,C,D为颗粒状结晶,E 为针状结晶,F 为试纸浸出液.
2.2 不同样本对2LC检测试剂的反应 肉眼观察结果表明:胃癌患者尿样可与2LC检测试剂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阳性),而正常人及其他疾病患者则不发生该反应(阴性). 共检测样本172例. 其中胃癌术前患者48例. 阳性检出率在90%以上,漏检率小于1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例进展期胃癌和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为强阳性反应,三个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小于10%(表1). 全波长扫描的结果表明:所有尿样加入2LC试剂前在490nm附近无吸收峰,加入2LC试剂后,胃癌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吸收峰(阳性);检出率在80%以上,而其他测试组则无此吸收峰(阴性),检出率小于16%. 典型的阳性和阴性扫描图谱见图2.
表1 不同待测者样本对2LC检测试剂反应情况统计表
检测项目 | 样本 | 胃癌术前患者 | 消化系其他疾病 | 其他肿瘤患者 | 正常对照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肉眼观察 | ++++ | 18 | 3 | 0 | 0 | 0 | 0 | 0 | 0 |
(加号表示 | +++ | 11 | 0 | 0 | 0 | 0 | 0 | 0 | 0 |
红色强弱) | ++ | 7 | 2 | 0 | 0 | 0 | 0 | 0 | 0 |
+ | 5 | 0 | 1 | 1 | 1 | 1 | 1 | 2 | |
- | 2 | 0 | 14 | 6 | 33 | 18 | 24 | 21 | |
阳性检出率 | (%) | 95.3 | 100 | 6.7 | 0 | 2.9 | 5.2 | 4 | 8.7 |
490nm吸收峰 | 阳性 | 39 | 4 | 2 | 0 | 2 | 3 | 3 | 3 |
阴性 | 4 | 1 | 11 | 4 | 32 | 16 | 22 | 20 | |
阳性检出率 | (%) | 90.7 | 80.0 | 15.4 | 0 | 5.9 | 15.8 | 12 | 13.0 |
2.3 最佳检测试剂剂量 结晶体和溶液两种剂型不同剂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得到的扫描图谱的峰型相同,但峰值有小幅度变化:在较低浓度范围内,颜色反应和490nm吸光度A值均随检测试剂的增加而增强,而当试剂用量达到一定值之后就不再增强. 过大的试剂用量可能会引入本底干扰(见图3中40mg~60mg用量的图谱,出现了小的肩峰),而低于上述值时,颜色反应较弱;高于上述值时,颜色反应强度和扫描峰值均有所下降(图3,4).
图2 典型的490nm吸收的阳性和阴性图谱.A 为胃癌术前患者加2LC检测试剂,在490nm附近有特异性吸收峰;B 为正常人加2LC检测试剂,在490nm附近无特异性吸收峰.
图3 用结晶体试剂的不同剂量检测胃癌患者(术后d1)得到的扫描图谱.图中A~F分别为30,20,10,40,50,60mg试剂/5mL尿液.
图4 用溶液试剂不同剂量检测胃癌全腹转移患者得到的扫描图谱.490nm附近有吸收峰,图中A~D分别为0.25,0.20,0.15,0.30mL试剂/5mL尿液.
图5 一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晨尿和晚尿扫描图谱.A 为晚尿原尿液;B 为晨尿原尿液;C 为晚尿加入溶液试剂,在490nm附近出现小的肩峰;D 为晨尿加入溶液试剂.
图6 一例胃癌患者晨尿和晚尿的扫描图谱.A 为晚尿原尿;B 为晨尿原尿;C 为晚尿加入溶液试剂;D 为晨尿加入溶液试剂.
2.4 不同取样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用晨尿和晚尿得到的峰型基本相同,晚尿的吸光度A值高于晨尿. 加入检测试剂后,除胃癌术前、术后各1例外,其他12例晨尿的光吸收均低于晚尿. 两例典型的扫描图谱见图5,6. 应该注意的是:在图6中,晚尿检测在490nm附近出现了干扰峰.
2.5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对比实验 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术前对2LC试剂均呈阳性反应;术后有3例患者对2LC的颜色反应和490nm吸收峰转为阴性,病理报告提示无转移复发;另3例患者术后反应仍为阳性,病理报告提示2例腹腔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
3 讨论
闫小君等指出:目前肿瘤(实体瘤)的诊断手段除病理学诊断外,主要是物理学诊断和以癌标志物为对象的实验室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对已癌变的细胞进行诊断;物理学检查是对已有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癌肿进行诊断,而现行的癌标志物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尚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因此,寻找诊断早期胃癌的方法仍是临床的重要课题[1]. 利用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唾液、胃液和尿液等)进行胃癌检查在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5-24],其中以血液和胃液检查为主. 操作较为复杂;同时,大多数检查方法是针对所有肿瘤而设计,特异性较差,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对于胃癌尚无理想的普查方法.
我们通过上述实验初步摸索出了用2LC试剂查尿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基本程序和标准. 我们认为:在检测中取样以晨尿为佳,这和陈铁河et al[6-8]的结论相一致. 检测时的试剂用量应为每5mL尿样加结晶体试剂30mg;或溶液试剂0.2mL~0.3mL. 过大的试剂用量可能会引入本底干扰,而且颜色反应强度和扫描峰值均有所下降,过低时则颜色反应较弱;在本实验中,胃癌患者对于2LC试剂的反应有较大差异,颜色反应从深红到淡红不等,490nm吸收值的变化范围为0.1~0.9,这可能是由于胃癌的分期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体质差异的影响. 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胃癌患者的漏检率和其他疾病及正常人的错检率均小于15%.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检测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属于癌前病变[1,16],我们发现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组中对2LC试剂呈阳性反应的大多为胃炎患者,支持上述观点. 但对这些患者的跟踪追查需要较长的时间,该工作正在进行中. 对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检测结果初步表明2LC试剂可以用于检测患者手术的效果以及是否存在术后复发或转移.
本实验结果表明: 用2LC试剂查尿检测早期胃癌的方法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用尿液为样本,取材方便;阳性、阴性反应明显,既可用肉眼观察判别,也可以用紫外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性;费用低廉,快速准确、特异性高、针对性强、易于普及,在基层医院或家庭完全能够开展,对于胃癌早期查出具有较高的价值,有望用于大面积人群的胃癌普查.
4 参考文献
1 闫小君. 胃癌早期诊断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6-97
2 周文琴. 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506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668
3 陈孝焕, 金铁臣, 杨星星.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35例分析.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4;2(特刊2):106
4 赵怀玉. 纤维胃镜与活-印-刷-检四联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对照分析. 甘肃医药,1992;(3):138-140
5 Yamaguchi T, Takahashi T. Urinary pepsimogen Ⅰ as a tumor marker of stuomach cancer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Cancer, 1991;68:906-909
6 陈铁河,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 用晨尿ARS-B活性作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 海军军事医学, 1995;16:17-19
7 陈铁河,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 沉淀法分离尿中芳香基硫酸酯酶及其活性测定. 临床检验杂志, 1995;13:174-175
8 陈铁河, 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郑家富. 晨尿芳香基硫酸酯酶B活性测定的临床应用. 临床检验杂志, 1996;14:24-25
9 陈友香. 血清唾液酸含量诊断胃疾病探讨.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9;20:45-46
10 何守搞. 85例胃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意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21:732-733
11 蓝春慧. 胃癌患者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意义.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11:51-52
12 李汁. 尿液和血浆呈色反应对胃癌诊断的探讨. 青岛医药卫生,1982;(1):24-27
13 李嘉纹,姚彩泉. 尿硫酸试验对胃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价值.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8;21:147
14 李军. 胃癌病人尿多胺变化的研究. 大连医学院学报,1990;(4):1-3
15 刘光明. 胃癌病人血、尿和唾液中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中华消化杂志, 1996;16:79-81
16 邵建国. 血清CA19-9抗原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评价.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19:170-171
17 王鲁平. 生长抑素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9;16:126-127
18 王顺祥,高其鑫,魏经建,段志友. 肿瘤检测试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 1994;3:68-72
19 吴小翎.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24:135-137
20 叶根春. 测定尿中巯基物诊断胃癌的临床意义. 福建医学院学报,1988;(4):306-308
21 叶庆艾. 尿中新胃癌相关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的探讨. 临床检验杂志,1989;(2):106
22 张玉,林庚金. 血清CA72-4测定鉴别胃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中国内镜杂志,1999;5:37
23 赵进昌. 移动抑制试验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初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89;(2):19-94
24 周东辉. 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浙江医学, 1999;21:387-388, http://www.100md.com(李 敏1 陈学忠1 刘志学2 陈 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