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病只找“白头翁”,如今变成“老皇历”:申城“少壮派”名医挑大梁
近些年来,上海各级医院敞开大门聘“外援”、举“新秀”,给年轻医生的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建设医学领先学科、设立青年医学人才奖励基金、培养百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评选“银蛇奖”……东方医院在全国首开招聘院长先河,市七医院“紧急招纳贤才”榜高悬;市一医院近年来引进人才达130余人,主要科研力量中约3/4为外来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力度在卫生界首屈一指。
请进来,扶一程,使“少壮派”医生挑起医疗新技术大梁。据统计,近10年中上海医院引进和发展的新技术,大多掌握于年轻医生之手,其中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挑大梁者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批“少壮派”医生特点明显:无一例外都在国外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几乎每人手中都有一门“绝技”。瑞金医院40岁不到的郑民华是中国实施腹腔镜手术的第一人,在他手中,5000余名患者免了“开膛剖腹”,三周住院期缩为一周甚至更短。中山医院39岁的葛均波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现象”,其在上海率先设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成功救治了80多例病人。
用英才正当年华,使青年“精英”在最佳创造年龄段脱颖而出。现年38岁的沈晓明已身兼新华和儿中心两家医院之长,5年前他刚一回国,就被“压”上筹建儿中心的“重担”,正是对青年人才的放手使用,使他在医院管理领域创出了多个全国第一,近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军大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曹雪涛,26岁被授予博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教授;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专家徐建光也在35岁时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压担子”、“给机会”的结果是:他们的创造才华在最佳时机得到发挥,其成就均无愧于“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解放日报》, 百拇医药
请进来,扶一程,使“少壮派”医生挑起医疗新技术大梁。据统计,近10年中上海医院引进和发展的新技术,大多掌握于年轻医生之手,其中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挑大梁者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批“少壮派”医生特点明显:无一例外都在国外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几乎每人手中都有一门“绝技”。瑞金医院40岁不到的郑民华是中国实施腹腔镜手术的第一人,在他手中,5000余名患者免了“开膛剖腹”,三周住院期缩为一周甚至更短。中山医院39岁的葛均波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现象”,其在上海率先设立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成功救治了80多例病人。
用英才正当年华,使青年“精英”在最佳创造年龄段脱颖而出。现年38岁的沈晓明已身兼新华和儿中心两家医院之长,5年前他刚一回国,就被“压”上筹建儿中心的“重担”,正是对青年人才的放手使用,使他在医院管理领域创出了多个全国第一,近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军大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曹雪涛,26岁被授予博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教授;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专家徐建光也在35岁时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压担子”、“给机会”的结果是:他们的创造才华在最佳时机得到发挥,其成就均无愧于“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解放日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