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腹痛患儿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意义
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 1消化内科 2儿科 山东省菏泽市 274031
项目负责人 刘庆民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菏泽市 274031
收稿日期 2001-02-06 接受日期 2001-02-12
主题词 腹痛/微生物学;腹痛/药物疗法;螺杆,幽门/免疫学;抗体,细菌/血液
刘庆民, 张建泽. 反复腹痛患儿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5):606-607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很常见[1-6],而儿童反复性腹痛临床上亦十分常见[7-11],而且病因多难以确定. 为了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我们2000-05/2000-11对150例反复腹痛患儿和60例无消化道症状患儿进行了血清Hp抗体检测,并对Hp抗体阳性的腹痛患儿进行了抗Hp和非抗Hp治疗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无症状患儿60例,年龄3岁~14岁,均无消化道症状及反复腹痛. 反复腹痛患儿150例,年龄2岁~14岁,本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史. 病史4mo~5a,腹痛不伴有发热及腹泻,驱肠道寄生虫治疗无效,并排除了慢性阑尾炎、慢性胰腺炎、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等疾病.
1.2 方法 血清Hp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标记Hp抗体(Hp-IgG)定性测定法,试剂盒由北京现代医学交流中心提供(美国Royce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取末梢血(手指或耳垂部)0.2mL(1~2滴),滴于试剂板标本孔处,并按说明书操作,10min观察结果. 将反复腹痛组中Hp抗体阳性患儿(101例)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和对照组. 抗Hp治疗组62例, 给予口服胶态次枸橼酸铋3mg·kg-1,3次/d,羟氨苄青霉素30mg·kg-1,3次/d;替硝唑5mg·kg-1,2次/d,疗程为1wk. 对照组39例给其他常规治疗. 4wk后门诊随访,观察症状缓解情况.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无症状患儿60例中血清Hp-IgG阳性者17例(28.3%). 150例反复腹痛患儿血清Hp-IgG阳性者101例(67.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2.1 年龄和血清Hp-IgG阳性率 2岁~6岁, 6岁~10岁, 10岁~14岁三个年龄组无症状患儿和腹痛患儿血清Hp-IgG阳性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但三个年龄组中腹痛患儿的Hp-IgG阳性率均较无症状患儿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表1).
表1 儿童与年龄血清Hp-IgG阳性率(%)
, 百拇医药
bP<0.01,vs 无症状组.
2.2 抗Hp治疗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3%和30.8%,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表2).
表2 Hp-IgG阳性腹痛患儿临床治疗效果(n,x±s)
, http://www.100md.com
b P<0.01,vs 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共识. 因而Hp感染与小儿反复腹痛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结果显示,反复腹痛组患儿的血清Hp-IgG阳性率(67.3%)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患儿(28.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过对Hp-IgG阳性腹痛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研究,发现抗Hp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进一步说明Hp感染是部分小儿反复腹痛的主要病因[6-15].
Hp感染的诊断方法很多,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查包括活组织病理切片染色、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等. 非侵入性检查包括13C-UBT,14C-UBT和血清学检查等. 侵入性检查须由内镜获取标本,儿童不易接受,且由于Hp在胃粘膜分布的不均一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假阴性. 13C-UBT既无痛苦又较准确[23-26],但因其设备昂贵,检查费用太高,现还难以普及. 14C-UBT现不宜推荐给儿童使用[28]. 血清Hp抗体的检测简单易行,且其敏感度可达93%~95%,特异性可达93%~100%[13-24,27],易于推广. 一般而言,Hp抗体的存在并不能完全代表Hp的活动性感染,但在小儿有其特殊性,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小儿Hp抗体的存在与Hp的活动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而认为Hp抗体的测定可广泛地应用于小儿Hp感染的诊断[13-24,27]. 本研究中Hp抗体阳性腹痛患儿的对照治疗结果亦支持上述观点. 由此我们认为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患儿应进行血清Hp抗体的检测. 有条件可行13C-UBT,对其阳性者进行根除Hp治疗,这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症状缓解率,并且对其成年以后的Hp相关性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因为根除Hp后其复染率是较低的.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李瑜元,胡品津,王志瑾,赵世民,刘端祺, Hazell S, Mitcheal H, Lee A.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 临床消化病杂志,1993;5:78-81
2 张玲霞, 张沥, 张宁霞, 刘永国, 阎小君, 韩锋产, 侯瑜. 西安市儿童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702-703
3 郝春梅. 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的研究近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特刊8):24
4 张万岱, 徐智民. 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及共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84-1088
, 百拇医药
5 史定平, 郑永刚. 北京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价值.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332-333
6 刘端祺.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52
7 薛梅,王航雁,孙晓华. 反复发作性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IgG测定及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413
8 刘凤霖,徐晓华.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3-24
9 叶礼燕. 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15:138-139
10 董梅. 要重视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35-137
, 百拇医药
11 李瑜元,胡品津,潘瑞芳,岳燕萍. 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6:141
12 陈肖肖,吴秀英,欧弼悠,朱敏仙,江米足,陈洁,汤宏峰,叶华英.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附192例报告.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240-241
13 赵述仲,王峥,程红英. 130例小儿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242
14 袁梅侠,沈柏均,钟传植,侯怀水,马玉燕. 小儿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9-640
15 金建敏,汪建秀,许春娣,陈芝琴,王锡琪. 幽门螺杆菌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探讨. 中华消化杂志,1999;19:56-57
, 百拇医药
16 陈玉丽, 陈奕贵, 吴婷, 林经安, 刘豫瑞, 王承党, 潘玉凤. 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比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特刊8):67
17 郭慧平,柯美云.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6:105-107
18 王小众, 李丹. 幽门螺杆菌的血清学诊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550-551
19 郑金娟, 张广毓, 陈正芏. 儿童Hp血清学检测的意义.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163
20 谢勇, 王崇文, 祝金泉, 张昆和, 周美珍. ELISA法检测Hp抗体的意义.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203-204
21 王虹,杨建华,屠柏强,汪明,肖正达,郭映明,什志君,孙振兴,张兴荣,张宗祁,姚光弼. 动态观察特异性血清IgG,IgA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和疗效的意义.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127-128
, http://www.100md.com
22 刘厚钰.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选择.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59
23 殳红进,戈之铮,向祖琼,刘颐,任伟平,萧树东. 四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的评价—病理组织学、血清学、13C呼气试验和快速
尿素酶试验.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60-262
24 王雪梅, 屈汉廷. 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方法之比较.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128-130
25 项立, 朱松杰, 徐位仁, 张铮, 杨重光, 赵鸿宁. 13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学检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440-441
, http://www.100md.com
26 吴叔明,施尧,刘文忠,张德中,萧树东,向祖琼. 1 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63-264
27 张小晋, 王杞, 贾绮宾, 宋立清. 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特刊8):45
28 徐克强, 王继德, 陈阳述, 姜泊, 孙勇, 张亚历, 张万岱, 周殿元. 超微剂量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894-896, 百拇医药(刘庆民1 张建泽2)
项目负责人 刘庆民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菏泽市 274031
收稿日期 2001-02-06 接受日期 2001-02-12
主题词 腹痛/微生物学;腹痛/药物疗法;螺杆,幽门/免疫学;抗体,细菌/血液
刘庆民, 张建泽. 反复腹痛患儿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5):606-607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很常见[1-6],而儿童反复性腹痛临床上亦十分常见[7-11],而且病因多难以确定. 为了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我们2000-05/2000-11对150例反复腹痛患儿和60例无消化道症状患儿进行了血清Hp抗体检测,并对Hp抗体阳性的腹痛患儿进行了抗Hp和非抗Hp治疗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无症状患儿60例,年龄3岁~14岁,均无消化道症状及反复腹痛. 反复腹痛患儿150例,年龄2岁~14岁,本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史. 病史4mo~5a,腹痛不伴有发热及腹泻,驱肠道寄生虫治疗无效,并排除了慢性阑尾炎、慢性胰腺炎、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等疾病.
1.2 方法 血清Hp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标记Hp抗体(Hp-IgG)定性测定法,试剂盒由北京现代医学交流中心提供(美国Royce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取末梢血(手指或耳垂部)0.2mL(1~2滴),滴于试剂板标本孔处,并按说明书操作,10min观察结果. 将反复腹痛组中Hp抗体阳性患儿(101例)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和对照组. 抗Hp治疗组62例, 给予口服胶态次枸橼酸铋3mg·kg-1,3次/d,羟氨苄青霉素30mg·kg-1,3次/d;替硝唑5mg·kg-1,2次/d,疗程为1wk. 对照组39例给其他常规治疗. 4wk后门诊随访,观察症状缓解情况.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无症状患儿60例中血清Hp-IgG阳性者17例(28.3%). 150例反复腹痛患儿血清Hp-IgG阳性者101例(67.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2.1 年龄和血清Hp-IgG阳性率 2岁~6岁, 6岁~10岁, 10岁~14岁三个年龄组无症状患儿和腹痛患儿血清Hp-IgG阳性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但三个年龄组中腹痛患儿的Hp-IgG阳性率均较无症状患儿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表1).
表1 儿童与年龄血清Hp-IgG阳性率(%)
年龄/岁 | 无症状组/n | 反复腹痛组/n | ||||
检测 | 阳性 | 阳性率 | 检测 | 阳性 | 阳性率 | |
2~6 | 12 | 2 | 16.7 | 33 | 13 | 39.4 |
6~10 | 31 | 9 | 29.0 | 69 | 50 | 72.5b |
10~14 | 17 | 6 | 35.3 | 48 | 38 | 79.2b |
, 百拇医药
bP<0.01,vs 无症状组.
2.2 抗Hp治疗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3%和30.8%,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表2).
表2 Hp-IgG阳性腹痛患儿临床治疗效果(n,x±s)
组别 | n | 腹痛疗效 | 有效 | |||
消失 | 好转 | 总有效 | 无效 | |||
治疗组 | 62 | 29 | 27 | 56 | 6 | 90.3b |
对照组 | 39 | 2 | 10 | 12 | 27 | 30.8 |
, http://www.100md.com
b P<0.01,vs 对照组.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共识. 因而Hp感染与小儿反复腹痛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结果显示,反复腹痛组患儿的血清Hp-IgG阳性率(67.3%)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患儿(28.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过对Hp-IgG阳性腹痛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研究,发现抗Hp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进一步说明Hp感染是部分小儿反复腹痛的主要病因[6-15].
Hp感染的诊断方法很多,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查包括活组织病理切片染色、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等. 非侵入性检查包括13C-UBT,14C-UBT和血清学检查等. 侵入性检查须由内镜获取标本,儿童不易接受,且由于Hp在胃粘膜分布的不均一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假阴性. 13C-UBT既无痛苦又较准确[23-26],但因其设备昂贵,检查费用太高,现还难以普及. 14C-UBT现不宜推荐给儿童使用[28]. 血清Hp抗体的检测简单易行,且其敏感度可达93%~95%,特异性可达93%~100%[13-24,27],易于推广. 一般而言,Hp抗体的存在并不能完全代表Hp的活动性感染,但在小儿有其特殊性,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小儿Hp抗体的存在与Hp的活动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而认为Hp抗体的测定可广泛地应用于小儿Hp感染的诊断[13-24,27]. 本研究中Hp抗体阳性腹痛患儿的对照治疗结果亦支持上述观点. 由此我们认为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患儿应进行血清Hp抗体的检测. 有条件可行13C-UBT,对其阳性者进行根除Hp治疗,这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症状缓解率,并且对其成年以后的Hp相关性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因为根除Hp后其复染率是较低的.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李瑜元,胡品津,王志瑾,赵世民,刘端祺, Hazell S, Mitcheal H, Lee A.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 临床消化病杂志,1993;5:78-81
2 张玲霞, 张沥, 张宁霞, 刘永国, 阎小君, 韩锋产, 侯瑜. 西安市儿童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702-703
3 郝春梅. 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的研究近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特刊8):24
4 张万岱, 徐智民. 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及共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84-1088
, 百拇医药
5 史定平, 郑永刚. 北京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价值.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332-333
6 刘端祺.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52
7 薛梅,王航雁,孙晓华. 反复发作性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IgG测定及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413
8 刘凤霖,徐晓华.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探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3-24
9 叶礼燕. 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15:138-139
10 董梅. 要重视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35-137
, 百拇医药
11 李瑜元,胡品津,潘瑞芳,岳燕萍. 儿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6:141
12 陈肖肖,吴秀英,欧弼悠,朱敏仙,江米足,陈洁,汤宏峰,叶华英.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附192例报告.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240-241
13 赵述仲,王峥,程红英. 130例小儿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242
14 袁梅侠,沈柏均,钟传植,侯怀水,马玉燕. 小儿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9-640
15 金建敏,汪建秀,许春娣,陈芝琴,王锡琪. 幽门螺杆菌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探讨. 中华消化杂志,1999;19:56-57
, 百拇医药
16 陈玉丽, 陈奕贵, 吴婷, 林经安, 刘豫瑞, 王承党, 潘玉凤. 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比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特刊8):67
17 郭慧平,柯美云.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6:105-107
18 王小众, 李丹. 幽门螺杆菌的血清学诊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550-551
19 郑金娟, 张广毓, 陈正芏. 儿童Hp血清学检测的意义.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163
20 谢勇, 王崇文, 祝金泉, 张昆和, 周美珍. ELISA法检测Hp抗体的意义.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203-204
21 王虹,杨建华,屠柏强,汪明,肖正达,郭映明,什志君,孙振兴,张兴荣,张宗祁,姚光弼. 动态观察特异性血清IgG,IgA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和疗效的意义.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127-128
, http://www.100md.com
22 刘厚钰. 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选择.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59
23 殳红进,戈之铮,向祖琼,刘颐,任伟平,萧树东. 四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的评价—病理组织学、血清学、13C呼气试验和快速
尿素酶试验.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60-262
24 王雪梅, 屈汉廷. 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方法之比较.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128-130
25 项立, 朱松杰, 徐位仁, 张铮, 杨重光, 赵鸿宁. 13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学检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440-441
, http://www.100md.com
26 吴叔明,施尧,刘文忠,张德中,萧树东,向祖琼. 1 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8;18:263-264
27 张小晋, 王杞, 贾绮宾, 宋立清. 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特刊8):45
28 徐克强, 王继德, 陈阳述, 姜泊, 孙勇, 张亚历, 张万岱, 周殿元. 超微剂量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894-896, 百拇医药(刘庆民1 张建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