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1年第7期
编号:10697330
CT诊断小肝癌和小血管瘤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年第7期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象科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3

    项目负责人 姚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象科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3

    收稿日期 2001-01-15 接受日期 2001-02-30

    主题词 小肝癌;小血管瘤;CT三期扫描;肝肿瘤/放射摄影术;血管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方法;诊断,鉴别

    姚洁. CT诊断小肝癌和小血管瘤的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7):846-847

    肝癌在我国常见[1-8]. 小肝癌和小血管瘤是指直径小于3cm的肝脏肿瘤[9-14]. 过去,由于CT机型的限制,检查措施的落后,CT很难对两者作出明确的诊断,甚至很难发现病灶. 随着CT机型的不断更新以及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目前特别是螺旋CT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这就是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帮助[15-23]. 我院自1992年引进美国GE9800UICK CT机以来,发现了许多小肝癌及小血管瘤的病例. 现就35例小肝癌和小血管瘤的CT表现作一总结.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组男26例,女9例,年龄34~76(平均54)岁. 16/21例SHCC经手术或活检证实,5/21例经多种影象学检查(如US,MKI,CTAP,CTA及TAE术后碘酒(CT)并结合临床资料病史及甲胎蛋白阳性)证实,3/14例SHHE经手术证实,其余US,PI及随访检查.

    1.2 方法 所有病例扫描时间为2s,扫描条件120kv,120ma,层厚、间隔‘10mm~5mm’. 检查前患者禁食12h,扫描前30min口服30g·L-1泛影葡胺1000mL充盈胃肠道,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平扫描检查. 发现病灶后,在病灶局部作5mm的薄层扫描. 使用造影剂由优维显300mg典,总量按1.5mL·kg-1计算,一般总量为30mL~100mL采用苏州医学院产“远距离控制快速注射泵”. (型号:JL-1000注射速率为2~3mL·s-1)为确保动脉取得理想效果. 待球管充分冷却后,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作第一期A期扫描,70s行门静脉期扫描,300s行平衡期扫描,在病灶局部可作动态扫描.
, 百拇医药
    2 结果

    SHCC 21例共发现病灶28个,大小为0.5~3(平均1.8)cm; SHHE患者14例共检查病灶25个,大小0.8~3(平均2.1)cm. 平扫:SHCC共发现26个. 24/28表现为低密度,2/28因脂肪肝的存在而呈高密度. SHHE共发现24个,24/25均表现为低密度,1/25因脂肪肝的存在,病灶呈高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多表现为不同形式的高密度强化89.3%(25/28)为高密度强化; 7.1%(2/28)为等密度强化;3.57%(1/28)为低密度强化. 门脉期:78.6%(22/28)表现为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4.3%(4/28)表现为等密度,7.1%(2/28)呈高密度. 平衡期:92.86%(26/28)表现为低密度,7.14%(2/28)表现为高密度. SHHE动脉期:48%(12/25)表现为均匀高密度,48%(12/25)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4%(1/25)表现为均匀低密度. 门脉期:72%(18/25)表现为均匀高密度;16%(4/25)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4%(1/25)表现为等密度;8%(2/25)表现为低密度. 平衡期:92%(23/25)表现为高密度;4%(1/25)表现为等密度;4%(1/25)表现为低密度.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肝脏肿瘤病灶的检查和其血供、大小、肝脏背景基础密切相关,而增强的时期选择更为重要. 肝脏具有双重血供,肝动脉供血20%~25%,门静脉供血75%~80%,而且动脉血进入肝脏前需经过20s的脾及胃肠道的微循环网. 因此只有熟悉肝脏的血液循环过程,才能及时捕捉三期,从而对SHCC和SHHE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绝大多数有肝动脉供血,因此,动脉期扫描肝癌病灶的明显强化,而此时的肝实质轻度强化,两者间的密度差异增大而使病灶易于检出,SHCC组25/28在动脉期明显强化而成高密度,也充分说明扫描时期的合理选择可充分反应肝癌的血供特点;门静脉由于肝实质密度增加,肿瘤内造影剂的逐渐消退,门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而使病灶呈低密度. 因此,SHCC的强化方式呈典型的“快进快出”,而极少SHCC由于内部纤维组织增多,血管较少,三期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强化,SHCC组1/28在三期扫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强化. SHHE分海绵状血管瘤、纤维化性血管瘤两大类,以前者多见. 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管及血窦组成;血窦内衬内皮细胞,有厚薄不一的纤维隔,增强三期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呈点状、结节状. 密度与腹主A一致;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高密度充盈. 因此,海绵状血管瘤典型的强化特征为“早进晚出”或“晚进晚出”. 纤维化性血管瘤由于其内纤维成分多,壁很厚,管腔狭窄,造影剂难以进入,因此,三期均可表现为低密度.
, http://www.100md.com
    SHCC和SHHE的鉴别要点在于门脉期及平衡期,而以前者更为重要. 门脉期绝大多数SHCC的密度开始下降,病灶呈低密度,而SHHE病灶人称高密度,延迟期这一征象更为明显. 不典型的SHCC和不典型的SHHE的增强方式及表现相似很难鉴别,其原因可能是少数SHCC可能有门脉参与供血,35例病例中有2例采用手术证实. 三期增强扫描在SHCC和SHHE的诊断与鉴别中各期都有独特的价值.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只重视两期扫描. 本人认为第三期扫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35例病例中,SHHE组中有1例患者,由于脂肪肝的存在,平扫及第一期扫描病灶呈高密度,第二期扫描因肝脏密度上升后病灶呈低密度,起先误认为肝SHCC,后经10min的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

    对SHCC及SHH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检查方法十分重要. 因机器扫描时间较长,病灶范围小,加上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响,很难捕捉病灶及其三期的CT表现特征. 我们本人在平时工作中认为,较为适当的检查方法是:平扫发现病灶后,即从病灶上一层面开始作层厚间隔5mm的增强扫描,在患者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嘱患者深吸气后作连续屏气,一般一次屏气可完成2~3层的扫描,这样,即避免了层面的跳动,而且能使病灶的增强落在动脉期,一般情况下,动脉期可显示3~4个层面.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


    1 洪生明, 刘黎明, 崔秀娟, 吴凤琴. 小肝癌病理形态学观察.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42-443

    2 刘德午. 超声导向经皮注射酒精治疗小肝癌.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65-466

    3 肖绍树. 肝硬变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67-468

    4 朱小琳. 小肝癌B超诊断33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28

    5 孟宪镛. 小肝癌诊断和治疗现状.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273-274
, 百拇医药
    6 王绪, 冯守信, 汪秀玲. CT与MRI诊断53例小肝癌.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803-804

    7 王在国, 张爱玲, 丁福全, 刘光中. 经埋植式给药装置肝动脉门静脉输注自体LAK细胞及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癌.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48-449

    8 陈丽玲, 施红旗.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50-451

    9 李福山. 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56-457

    10 王要军, 孙自勤, 谢宗贵, 权启镇, 黄文. 经肝动脉免疫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51
, 百拇医药
    11 宋蔚青, 何曙生, 张继光. 肝血流同步双栓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研究现状.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61-462

    12 吴万垠, 钱耕荪, 于尔辛. 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协同致肝癌的研究进展.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69-470

    13 王在国, 王影, 张爱玲, 丁福全, 刘光中. 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24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43

    14 王怀禄, 赵夏夏, 程瑞萍, 井茹芳, 张希平.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58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1

    15 王怀禄, 程瑞萍, 赵夏夏, 井茹芳, 张希平. 肝癌4种影象方法诊断202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1-472
, http://www.100md.com
    16 刘淑珍. 原发性肝癌250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2-473

    17 祝其凯, 张志宏, 杨平, 孙春洪. PIVKA_Ⅱ检测原发性肝癌24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3

    18 陆伟, 陈高华, 曹延哲, 刘兆江. 肝癌45例分析.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3-474

    19 杨石康, 蔡兴华, 霍滨. 去甲斑蝥酸钠治疗原发性肝癌28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4-475

    20 郑亮, 程荣墀. 乙肝肝硬变血清HBV DNA与肝细胞癌.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5

    21 倪志权. MT治疗肝癌肝外转移疼痛33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5-476

    22 段作云, 何涛, 黄元海, 侯宪典, 段海, 李玉玲, 赵丽丽. 超声介入鉴别肝脏肿瘤284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77

    23 林树强. 同胞兄弟同患原发性肝癌1例.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464, 百拇医药(姚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