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00787
从中医理论中认识食物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7日 《家庭医生报》 2001年第35期(总第811期 2001.08.27)
     中医学理论认为:每一种食物如同中药一样,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能,因此可按中医理论方法对病者的“证”和人们的体质,进行辩证施食和辨体施食,这是中医食疗的独特之处。中医对食疗有一整套理论,如: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药食结合、饮食宜忌等等,要求膳食的配伍必须科学合理,不能偏嗜。药食结合,则是将药放入食品,使其具有进食后胃肠道反应小,对肝的毒害小,药物作用得到加强和对人体有利等优点的食物。

    其次,食性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的纲领之中。它把各种食物分为具有寒、热、温、凉、平五种不同的属性和酸、咸、甘、苦、辛五种不同的气味。如:葱、姜、牛羊肉等属温热性食物,具有祛寒助阳、生热、温中的作用。黄瓜、西瓜、菠菜、柿子、鸭、甲鳖属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生津等作用;莲子、赤豆、苹果、鲤鱼、猪肉、鸡蛋属于平性食物,具有健脾开胃补肾等作用。五味不一定是食物真实的味道,而是食物功能作用概括后的抽象代名词。一般来说,酸味具有收敛作用,苦味有坚硬作用,咸味有软坚作用,甘味有缓和补益作用,辛味有发散作用。食疗是以食物的阴阳属性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因此,食物中,温热甘辛者属阳,反之寒凉酸苦咸者属阴。

    其后,根据食性理论,还有饮食宜忌问题,什么叫饮食宜忌?《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不宜补体,害则成疾。”也就是进食有助于疾病防治的食物,叫“食宜”;对不适宜的食物禁食,叫“食忌”,也叫“忌口”。医生得根据病人个体的情况和阴阳属性,有针对性地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来辨证和辨体施食,使患者恢复阴阳平衡,维持健康。

    目前,有很多人对食疗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进行澄清:

    1、不少人把食疗看作是单纯的药膳,如:机械简单地把中药黄芪用于蒸鸡、冬虫夏草用于烧鸭、鸡汤中加枸杞子等认为就是食物疗法。药膳当然是中医食疗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而中医的食疗很多地方是不用药的,根据中医理论,调整食物的配伍、组合,合理地提供适宜和适量的饮食,以其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和病人的恢复,这才是中医食疗的真正内涵。

    2、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合理饮食和病理状态下的饮食是完全不同的。饮食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和痊愈,也可加速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辨证施食、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毕竟还是第二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食疗看作是立竿见影的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法,而替代正规的治疗。

    3、保健食疗中的食品问题有人认为在食物中加进中药就有治病的功能,这是片面的。对于食疗食品的开发与生产要严格按中医理论和国家对食品的管理要求,保证科学性和质量,制订食疗膳食食谱,推行辩证施食。对那些乱加中药,没有科学理论基础的,别出心裁的所谓“食物疗法”要坚决反对。, 百拇医药(靖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