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保健信息
编号:10753068
娃娃身体好坏看脸色就知道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1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0.11
     面红 小儿高热,常表现为“面红耳赤”;小儿结核表现为两颊绯红,以下午为甚,此时如测体温,可为低热;红斑狼疮,面部出现对称的蝶形红斑;面部及腮部赤红或暗红,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煤气中毒时,面部泛起“樱桃红”。

    面黄 小儿黄疸可使巩膜(白眼珠)、皮肤黄染,多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多于出生后2至3天出现,一周后逐渐消退,一般无碍健康;钩虫引起的贫血,常造成面色枯黄,俗称“黄肿病”;有些孩子一次吃了大量桔子,也可引起鼻旁发黄,停食后即消失。

    面白 面色苍白,属“虚寒病症”。健康小儿,面色白里透红,小儿缺铁性贫血,在1至6岁的孩子中最为多见,面色苍白、无华;如果孩子正发高热,面色变得花白或苍白,表示微循环障碍,是病情危重的征兆,有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肠道寄生虫病,面部可出现白点或白斑,需驱虫治疗。

    面青 一般而言,面色青紫是缺氧所致,特别表现在口唇、鼻尖、面颊更为明显,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痉挛性腹痛;小儿高热,面部出现青紫,是将要发生热惊风的预兆(抽风)。

    面黑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等,都有可能使面色变黑或出现色素沉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可使面部变黑,停药后多可恢复;运动、日晒、害羞、发怒,也可使面色改变,但都不属病态。

    (冷广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