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753178
我治病中的心理有必要说说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27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2.27
     我治病中的心理有必要说说

    □周天鹏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年逾七旬。1991年元月份因劳累过度,突患大面积心肌梗塞,导致心源性休克,经医生抢救而起死回生。用医生的话来说,我是“九死一生”的幸运病人。

    10年来的经验证明,我所以能活到今天,除医生千方百计地为我诊治外,健康的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刚刚发病时,我除胸闷外,并无剧烈疼痛感觉,心源性休克之后,也无不良感受,醒后情绪并不紧张。当儿子对我说系心律严重失常并发展到“室颤”时,我还笑着对儿子说,什么“湿(室)颤”、“干颤”的,别吓唬人!其实,当时我也真不了解“室颤”是心脏病的最严重症状。所以,既没有思想负担也不害怕。

    但是,后来当我知道了“室颤”的真正含义之后,加之医生的警告、别人的吓唬以及家人的沉重表现等等,我开始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沉重的思想包袱、人之将死的暗淡心理,几乎把我的精神支柱完全摧垮了。整天忧心忡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担心会不会再次发生“室颤”。在医院里,把“心电图”视为保护神,只要稍感不适,也不懂是否心脏病变,便再三要求医生给做“心电图”。最多时,一天曾做过8次“心电图”。虽然经医生对照结果均无异常,但任凭医生怎样解释、劝慰,我就是不信。由于心理因素恶化,生活上更是吃不香、睡不着,直接影响了心脏病的治疗和体质的康复。

    面对这种心理状态,医院只好安排心理科会诊,后经心理科医生检查诊断,认为我尽管心脏病未愈,但心理因素也占有很大比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必然严重影响心脏病的治疗。开始我很难接受,后经医生耐心地谆谆诱导,我的思想才慢慢地开了窍,放下了思想包袱,从而积极地配合了医生对我的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