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走进医学
编号:10754336
用音乐治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27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2.27
     国外有位神经性胃病的患者,吃了不少药,病情都不见好转,后请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医生仔细检查后给他开了一张别出心裁的“药方”,叫他购买一张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乐唱片,并嘱咐每日三餐后都聆听一番,病人遵照医嘱欣赏。不久,果然效果斐然,症状消退,胃口大开。

    临床医生们发现,让高血压病人听抒情的小提琴乐曲,可使血压降低1.33至2.67千帕;让临产妇女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以分散她们分娩时的注意力,减少疼痛。

    其实,音乐治病,我国古已有之,明朝时,上海有位名医秦景明,每回出诊,他都带着女歌手,到了病人家,他一面让歌手为病人唱歌,一面给病人号脉。在这种气氛中,病人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感,心身泰然地接受治疗,把完脉,秦景明再从容地为病人开处方。由于病人在刚才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得到了享受,病情自然好几分,再服下名医的药,很快就恢复健康。秦景明“以戏辅药”的治疗方法,一时传为佳话,他也因此更加出名。

    现代科学认为,音乐之所以能治病,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的:1、物理作用: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的,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舒缩、肠胃的蠕动以及自律神经活动,都有一定节奏,当人生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相应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愉悦,使人体各脏器振频活动更加协调,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2、心理作用: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旋律优美、悠扬的乐曲能使人安静、轻松愉快。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活动,因此可以借此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3、生理作用:音乐能引起人体生理变化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那些优美动听、明朗轻快、符合人体生理节律的音乐,经感觉通路传入大脑后,可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某些神经递质的分泌、转化,起到调整和恢复生理平衡,从而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今天,音乐治病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如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已利用音乐疗法代替麻醉进行拔牙;日本已把催眠曲的录音带装入枕套中用以治疗失眠;一些国家还成立了音乐疗法研究会,专门探讨音乐治病的规律和经验。

    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一次30~60分钟为宜,不宜太长,也不宜单用一曲。值得一提的是,保健音乐,勿超过60分贝。否则,乐声变为噪音,反而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王先华), http://www.100md.com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音乐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