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44279
未来医学 走向何方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1.03
     见到巴德年教授是在山东免疫学会和济南市中心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免疫学会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议上。采访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称呼他。巴德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当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后面还有一大堆数不清的头衔,这使得人们对他的称呼五花八门。当我把这个问题递给他的时候,教授笑了,听得出来,那是东北人特有的爽朗笑声。“叫我巴德年就行。”他这么说。我说:“您这是不让我们说话了。”他又笑了,然后说:“我更喜欢别人称我‘巴教授’,对于头衔和名气,我相信莎士比亚那句话:名声好比水面上的涟漪,无论它如何扩大,最后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是在当医生,在教学生。”他这段话结束的时候,我开始暗自庆幸,今天见到了原汁原味的巴德年。

    医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治疗疾病,而是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免疫学的角度讲,以各种菌苗、疫苗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以天花的根绝和脊髓灰质炎的消灭作为重要标志,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是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和其他老年病。”巴教授如是介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整个科学的进步,当今半数以上的癌症可以治愈;自1995年以来,美国的艾滋病死亡率已开始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明显下降,带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提高。可以预计,当今的医学难题——癌症再过20年有望被攻克;有人已明确指出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防治办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而带病患者大部分可以正常生活。”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巴教授还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的顺利开展,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初步完成和后续发展,对基因图谱的识别及鉴定,都是未来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还被要求能从中预测疾病趋势,指导人们合理生活,能够开出科学的、有效的生活指导处方,这比一般一次性的治疗处方显得更重要、更有意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述疾病的攻克并非单纯治疗能达到的,预防免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教授举例介绍:像肿瘤疾病,正常的人体也会有癌细胞产生,但都能被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杀灭,只有当人体免疫系统出了故障、免疫力下降了,无法抵御外邪时,才会发病。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国医学就明白了这一道理,并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精彩论述。

    接着教授来了个现身说法:他自己虽然是医生,但从不乱信这药那药,并坦言最信心理调节和身体锻炼。他在40多岁时还是省医疗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即使是现在,教授在散步时,每分钟仍不少于100米,心跳平均90多次,同样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巴教授认为,人的一生不一定要很长,但要活得好。因而从这个角度讲,医疗手段在挽救一个人生命的同时,却又让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那又有什么快乐可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才是将来医学要达到的目标。

    大夫应该到“人间”去

    目前,很多疾病像肝病、某些肿瘤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行为疾病的范畴。由于这些疾病都与预防和免疫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如果不了解病毒如何传播、缺乏正确的生活指导,很多人往往就会患上这种那种的疾病,而这种指导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

    而且,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缺欠或某个系统的疾患,相当多的人是期待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处方也不仅有去药房取药的处方,还有生活处方。医学的对象将从以病人为主逐步面向整个人群,整个社会,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要比全科医生多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对人群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儿服务等等。
, 百拇医药
    巴教授还指出:中国已过早的进入了老年社会,而老年人群是最需医学呵护的人群、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人群。许多令人棘手的医学难题也多集中在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帕金森等疾患,亟需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途径。发病率日趋向上的精神疾患已成为令人瞩目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健全社区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大夫参与其中,真正回到老百姓当中,加强预防免疫工作的开展是我国今后医疗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入世了,中国仍要靠自己的医生

    巴教授十分擅长做青年学生的工作,协和医大在读生1992年以前出国率高达92%,被当时的国家教委称为“出国预备学校”。巴教授到有关部门查阅文件后做出决定,试行“双博士”的小规模、高层次、以培养博士为主的办学方针,以小胜大,以精胜多,年培养博士近300名。从1992年以后,不仅没有一个学生中途辍学出国,而且一些在国外的学生又相继给教授写信要求回国继续学业。对此,巴教授表示:为国家争取人才,能回来一个是一个。
, 百拇医药
    对于今后年轻大夫的培养,教授说,媒体宣传的影响至关重要。他曾经认识几位非常出色的年轻大夫,就因为媒体的失实报道使得很多事情都无法再挽回。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他一再请我们向其他新闻媒体和社会呼吁:媒体应该给大夫一个宽松的环境,培植一片让他们能健康成长的土壤,即使是入世了,中国的医疗也还是要靠他们。

    说到入世,教授谈了他的看法: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不像汽车、胶卷,老百姓可以直接选择,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外国大夫来行医要考试,国外的药品同样要经过审批,即使是外资进来,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也不会很大。在这方面我们怕的是该进的不进,不该进的进来了。

    “但是,”巴教授话题一转,“我们同样也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中国免疫学的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1998年以前,世界权威医学杂志——英国的《NATURE》上没有一篇我们的文章,现在虽然每年都有四五篇,但还是少,与人家相比,我们只是到了科学殿堂的门前,还远没有达到登堂入室的程度。”

    最后巴教授聊起他在协和医大2000年毕业典礼上的一个小故事:在参加典礼的前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在首都机场候机楼,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学者走下云梯,从迎接他的政府官员中直奔过来,把一束鲜花送到一位老者的手里。全场一片掌声、笑声。巴德年在笑声中醒来,一看表:1点36分,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毕业典礼的现场一时寂然,有的同学眼圈都红了,继而,全场爆发出如潮的掌声。

    巴教授的梦,是中国科学界的梦,也是我们全国人民的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