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治疗理念该健全一下
肝胆疾病与
手术和药物
毕玉华教授从1968年开展肝癌手术,后来不断摸索着干了起来。在那个年代,他先后开展了多种高难手术,为山东省肝胆外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像半肝切除,还有无血切肝,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肝移植手术的开展,两例病人都达到了短期存活。在谈到为什么存活时间没有更长些时,教授认为当时手术做得应该是挺成功的,因而手术技术不是限制存活的主要因素,但就是排异问题解决不了。现在好了,有药物能阻止排异,而且手术条件也好了,应该能有更好的疗效。
但药物的应用传给人们的并非都是喜讯。一向擅长手术治疗肝胆疾病的毕教授这次却谈到了肝肿瘤的药物治疗。
他比较说:在某些发达国家,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化疗、栓塞治疗时,用药量只有国内的1/3弱,用药品种比较单一。而在国内,医生和患者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杀死癌细胞,在用药上都主张“大剂量”、“多品种”。
, http://www.100md.com
他说,两种不同的治疗思路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国外一些中晚期肝癌患者确诊后,平均一年生存率为70%以上,两年生存率为50%以上。而我国绝大多数中晚期肝癌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一般不超过半年。而且,“重量级”治疗让很多患者剩余的正常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最终因肝功能衰竭而亡。但是,在片面追求杀死癌细胞的指导思想下,哪怕病人恶心呕吐、高烧腹痛,医患双方也认为很正常。
据悉,某地一家大医院曾对100余名肝癌患者进行过死亡追踪,结果发现超过40%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肝癌”。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医患双方都应改变“用药多就有效”的错误观念。医生更应最大限度降低治疗带来的副反应,保护病人正常的肝功能。
过来人的
一点经验
毕教授在几十年的外科大夫生涯中,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后来做得多了,名气大了,很多患者都找上门来,一些同行们也隔三差五地送几个病号过来,而且都是些疑难病号。对此教授这样看:都是同行,谁没有个事要帮忙呀,找到咱,就给看呗,能看的咱尽力,有困难再想办法,正是这一点,使教授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能收到一大堆以前患者的电话和贺卡。
, http://www.100md.com
当然,精湛的医术才是别人都来找他的主要原因。对自己几十年来从医的经历,教授并不愿把它当成多大的成绩,他更愿把这看作一种经历,或者是经验。教授说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几条规矩让他以后受益匪浅,他一生都在实践着这几句话。第一是常规的教科书上的手术都得会做;第二是所有别人做过的手术产生的并发症你得能解决;第三是各种文献材料上出现的新思路和方法你得能学习过来。
在毕教授手头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他曾接诊过一例直肠癌术后的病人,两年前,直肠癌手术做得很成功,可现在病人又在喊腹部疼痛,而且里面还有包块,再找两年前做手术的大夫,人家几个人看了半天,最后说是又复发了,再做也没多大用了,等着吧。后来几经辗转到了毕教授这儿,经过仔细的询问检查,教授发现并不像直肠癌复发,后来一打开腹腔,果然是肠粘连,截了一小段肠子,问题解决了。教授说碰到这类问题,如果能够客观地多分析一下,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遗憾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很多
毕教授讲到的第一个遗憾是没多教几个好学生,现在自己的年龄大了,几十年干下的事业没有人接起来,这是老人莫大的遗憾。
肝胆外科疾病老早以前就有,但现在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治疗的手段也日益丰富、先进了。应该说,有重点地培养这一学科,是其更好的发展途径。但从目前来看,诸多因素正制约着种种发展的可能,这是教授又一大遗憾。接下来就是他的解释。
毕教授是在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的,他爱把浙江和山东做比较。先说山东,山东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才成了两个。以前就一个,多少年苦苦撑在那儿,综合是综合了,可谁也冒不出来。再看浙医附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等等,少说也得五六个,它们每个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专门发展计划、人才梯队培养等健全的体制。
“这种模式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尤其重要。而我们现在缺的恰恰就是这个。很多医院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拿这个怎么去和踏进国门的先进医院比拼。”都快70岁的人了,教授还惦记着他那没建起来的肝胆外科疾病专科医院。
, 百拇医药
毕教授的第三个遗憾是感觉以前给予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太少了,每当他面对他们的时候,这种感觉都会非常的强烈。他至今还记得妻子进产房要生他们儿子的时候,正巧来了急症,他最后到街上买了二斤点心放在产房,对妻子说了句“你慢慢生吧”,就看病号去了。现在老伴想起来还埋怨他那时候成天不管家里的事,孩子在幼儿园一放就是一个星期,回来见了大人都生分。
说毕教授不管家里的事是因为他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用他的话说,即使是在那个年代,那种生活(多少年工资都是几十块钱),但还是活得挺痛快,他回想起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又成功开展了新手术,而恰恰也正是在那些岁月里锻炼了他手术操作的基本功,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遗憾归遗憾,但毕教授从来不后悔,在中国的外科界他非常佩服裘法祖先生。裘教授的夫人是德国人,他们经常去德国看看,但裘教授从来不买德国货。自己的儿子毕业了,教授也不让他留在自己工作的同济医院,而是让他凭本事独立发展。
毕教授同样也没给自己的子女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现在孩子们却没有怨言,他们都理解自己的父亲。教授说人这一辈子活着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别浪费了。在这一点上,他说还没有太大的遗憾,他希望更多的人也别留下遗憾。, http://www.100md.com
手术和药物
毕玉华教授从1968年开展肝癌手术,后来不断摸索着干了起来。在那个年代,他先后开展了多种高难手术,为山东省肝胆外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像半肝切除,还有无血切肝,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肝移植手术的开展,两例病人都达到了短期存活。在谈到为什么存活时间没有更长些时,教授认为当时手术做得应该是挺成功的,因而手术技术不是限制存活的主要因素,但就是排异问题解决不了。现在好了,有药物能阻止排异,而且手术条件也好了,应该能有更好的疗效。
但药物的应用传给人们的并非都是喜讯。一向擅长手术治疗肝胆疾病的毕教授这次却谈到了肝肿瘤的药物治疗。
他比较说:在某些发达国家,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化疗、栓塞治疗时,用药量只有国内的1/3弱,用药品种比较单一。而在国内,医生和患者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杀死癌细胞,在用药上都主张“大剂量”、“多品种”。
, http://www.100md.com
他说,两种不同的治疗思路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国外一些中晚期肝癌患者确诊后,平均一年生存率为70%以上,两年生存率为50%以上。而我国绝大多数中晚期肝癌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一般不超过半年。而且,“重量级”治疗让很多患者剩余的正常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最终因肝功能衰竭而亡。但是,在片面追求杀死癌细胞的指导思想下,哪怕病人恶心呕吐、高烧腹痛,医患双方也认为很正常。
据悉,某地一家大医院曾对100余名肝癌患者进行过死亡追踪,结果发现超过40%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肝癌”。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医患双方都应改变“用药多就有效”的错误观念。医生更应最大限度降低治疗带来的副反应,保护病人正常的肝功能。
过来人的
一点经验
毕教授在几十年的外科大夫生涯中,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后来做得多了,名气大了,很多患者都找上门来,一些同行们也隔三差五地送几个病号过来,而且都是些疑难病号。对此教授这样看:都是同行,谁没有个事要帮忙呀,找到咱,就给看呗,能看的咱尽力,有困难再想办法,正是这一点,使教授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能收到一大堆以前患者的电话和贺卡。
, http://www.100md.com
当然,精湛的医术才是别人都来找他的主要原因。对自己几十年来从医的经历,教授并不愿把它当成多大的成绩,他更愿把这看作一种经历,或者是经验。教授说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几条规矩让他以后受益匪浅,他一生都在实践着这几句话。第一是常规的教科书上的手术都得会做;第二是所有别人做过的手术产生的并发症你得能解决;第三是各种文献材料上出现的新思路和方法你得能学习过来。
在毕教授手头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他曾接诊过一例直肠癌术后的病人,两年前,直肠癌手术做得很成功,可现在病人又在喊腹部疼痛,而且里面还有包块,再找两年前做手术的大夫,人家几个人看了半天,最后说是又复发了,再做也没多大用了,等着吧。后来几经辗转到了毕教授这儿,经过仔细的询问检查,教授发现并不像直肠癌复发,后来一打开腹腔,果然是肠粘连,截了一小段肠子,问题解决了。教授说碰到这类问题,如果能够客观地多分析一下,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遗憾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很多
毕教授讲到的第一个遗憾是没多教几个好学生,现在自己的年龄大了,几十年干下的事业没有人接起来,这是老人莫大的遗憾。
肝胆外科疾病老早以前就有,但现在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治疗的手段也日益丰富、先进了。应该说,有重点地培养这一学科,是其更好的发展途径。但从目前来看,诸多因素正制约着种种发展的可能,这是教授又一大遗憾。接下来就是他的解释。
毕教授是在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的,他爱把浙江和山东做比较。先说山东,山东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才成了两个。以前就一个,多少年苦苦撑在那儿,综合是综合了,可谁也冒不出来。再看浙医附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等等,少说也得五六个,它们每个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专门发展计划、人才梯队培养等健全的体制。
“这种模式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尤其重要。而我们现在缺的恰恰就是这个。很多医院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拿这个怎么去和踏进国门的先进医院比拼。”都快70岁的人了,教授还惦记着他那没建起来的肝胆外科疾病专科医院。
, 百拇医药
毕教授的第三个遗憾是感觉以前给予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太少了,每当他面对他们的时候,这种感觉都会非常的强烈。他至今还记得妻子进产房要生他们儿子的时候,正巧来了急症,他最后到街上买了二斤点心放在产房,对妻子说了句“你慢慢生吧”,就看病号去了。现在老伴想起来还埋怨他那时候成天不管家里的事,孩子在幼儿园一放就是一个星期,回来见了大人都生分。
说毕教授不管家里的事是因为他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用他的话说,即使是在那个年代,那种生活(多少年工资都是几十块钱),但还是活得挺痛快,他回想起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又成功开展了新手术,而恰恰也正是在那些岁月里锻炼了他手术操作的基本功,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遗憾归遗憾,但毕教授从来不后悔,在中国的外科界他非常佩服裘法祖先生。裘教授的夫人是德国人,他们经常去德国看看,但裘教授从来不买德国货。自己的儿子毕业了,教授也不让他留在自己工作的同济医院,而是让他凭本事独立发展。
毕教授同样也没给自己的子女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现在孩子们却没有怨言,他们都理解自己的父亲。教授说人这一辈子活着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别浪费了。在这一点上,他说还没有太大的遗憾,他希望更多的人也别留下遗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