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发展,少点功利,多些规范
中药发展,少点功利,多些规范
——张居道老师谈中药现状及其发展
采访张居道老师是在他的家里。屋里的陈设朴素、大方,而且一丝不苟。据朋友介绍,张老师曾在济南老字号药店居仁堂当学徒,后来公私合营了,他仍然没脱离中药这个行当,几十年了,舍不得。
规范中药产业,过去做得挺好
张老师聊起中药的渊源如数家珍,就像回忆自己儿时的往事:中医中药同宗源于古,始有神农尝百草,岐黄著内经之说,继有伊尹倡兴汤液,扁鹊发明炼丹之举。随着社会发展,两者逐渐分流,从而中药进入商品范畴。中药商品与中药经营均别于他业,独具一格。不论批发零售都要有内行操理经营。自古至今皆遵行商政与药政两套法规。批发业户要具备存货场地大、从业人员多和经营资金丰富的条件。零售药店更为复杂,均须配备专用工具与设施,有盛装饮片的斗橱,杵捣整药的雷臼,调配汤剂的秤,研兑粉散的乳钵,也有筛簸饮片的箩、筛、簸箕,切制饮片的刀剪;还有炮制炒煅饮片的锅、铲,串轧末粉的碾船等。一般户营业室没有柜堂,规模大而讲究者营业室双进深,设前柜和后柜,呈“回”形柜堂,零售药店其他用房均多于营业用房的一倍至数倍,调配汤剂要凭中医处方进行,称药分量须准确。我国最早药店的开创者首推东汉时京兆霸陵(今陕西省西安东)人韩康,在长安办药店三十余载,一向口不二价,其佳话传颂至今。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商品来源于植、动、矿三界,且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尚有少数品种是舶来品,其共同特点是属性繁杂、产地分散、产期性强、加工技术严格;多味配方缺一不可,多了无用,少了不行,一地产品全国用,一方用药全国供给。可谓“一味草药行遍华夏,半盅汤液来自九州”。由此可见,中药在配合中医从事防治疾病,使繁衍和昌盛中华民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产业现状:
兴奋、无序、急躁
说中药产业兴奋,是因为它能带来利益;说无序,同样是利益使然;而急躁,仍然离不开利益的维持和鼓动,按说利益会带来市场,市场的规则会迎来有序、规范,但遗憾的是,这是一种被驱使、被追赶的莽撞的利益。
据张老师介绍,中药产业的范畴可以这样来划分:即种植、加工以及相关的人才。
先说种植,从目前的药材货源来看,野生药材越来越缺乏,就像人一样,药材在野外越来越没有生存环境,而且变得日益适应家养的安逸。张老师说以前有些中药小品种遍地都是,像菟丝子。那时用的也少,那么长时间没人碰。但现在用得也多了,生长的环境却在缩小。再像四川的黄连,生产周期大都为6~7年,但在1996~1997年的那段时间,很多药农嫌黄连不赚钱,不种了,结果在五六年后,30多元一斤的黄连猛涨到几百元一斤。这当然是质量好、没问题的药物。
, 百拇医药
还是拿黄连说事:几百元一斤的价格又可以使足够多的人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可以对药材多施点农药,让它“健康”;也可以找点别的“药”来“代替”一下,种种方法,层出不穷。但外国人却不买账,他会测出你的中药里农药含量超标。人家不吃,我们只好自己吃,懂行的知道这药不好,但到哪儿找那么多“行家”?这又说到中药行业的人才问题。
“其实中药人才与中药加工密不可分,”张老师如是介绍,“以前的很多药店里都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干什么都得有个‘道’,中药行当的‘道’就是要凭良心。但遗憾的是,现在是利益至上,以前的这些‘道’现在走着走着就没了。”
张老师接着举例:像炒杜仲,生杜仲经过炒制,就得损失一部分,很多人为了减少这部分损失,炒出的杜仲往往就不到火候,虽然会有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查,但他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这种强迫性的行为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再如蝉蜕,从下面收上来的时候里面都是土,脏兮兮的,谁也不愿碰。我就给年轻人说,我们年轻时就是这么干过来的,可他们听不进去,嫌脏。说真的,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机灵多了,又都是科班出身,只要能扎下心来认真学习,比我们不知要强多少倍。因为有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比如‘推秤’,即把称好的一味药均等地放入几服药中,很多人就不愿意做,嫌费劲,结果弄成一味药在这包药里一大把,那包药里一小撮,这能治好病吗!”张老师说到这儿的时候,语调中带着几分激动。, http://www.100md.com
——张居道老师谈中药现状及其发展
采访张居道老师是在他的家里。屋里的陈设朴素、大方,而且一丝不苟。据朋友介绍,张老师曾在济南老字号药店居仁堂当学徒,后来公私合营了,他仍然没脱离中药这个行当,几十年了,舍不得。
规范中药产业,过去做得挺好
张老师聊起中药的渊源如数家珍,就像回忆自己儿时的往事:中医中药同宗源于古,始有神农尝百草,岐黄著内经之说,继有伊尹倡兴汤液,扁鹊发明炼丹之举。随着社会发展,两者逐渐分流,从而中药进入商品范畴。中药商品与中药经营均别于他业,独具一格。不论批发零售都要有内行操理经营。自古至今皆遵行商政与药政两套法规。批发业户要具备存货场地大、从业人员多和经营资金丰富的条件。零售药店更为复杂,均须配备专用工具与设施,有盛装饮片的斗橱,杵捣整药的雷臼,调配汤剂的秤,研兑粉散的乳钵,也有筛簸饮片的箩、筛、簸箕,切制饮片的刀剪;还有炮制炒煅饮片的锅、铲,串轧末粉的碾船等。一般户营业室没有柜堂,规模大而讲究者营业室双进深,设前柜和后柜,呈“回”形柜堂,零售药店其他用房均多于营业用房的一倍至数倍,调配汤剂要凭中医处方进行,称药分量须准确。我国最早药店的开创者首推东汉时京兆霸陵(今陕西省西安东)人韩康,在长安办药店三十余载,一向口不二价,其佳话传颂至今。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商品来源于植、动、矿三界,且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尚有少数品种是舶来品,其共同特点是属性繁杂、产地分散、产期性强、加工技术严格;多味配方缺一不可,多了无用,少了不行,一地产品全国用,一方用药全国供给。可谓“一味草药行遍华夏,半盅汤液来自九州”。由此可见,中药在配合中医从事防治疾病,使繁衍和昌盛中华民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产业现状:
兴奋、无序、急躁
说中药产业兴奋,是因为它能带来利益;说无序,同样是利益使然;而急躁,仍然离不开利益的维持和鼓动,按说利益会带来市场,市场的规则会迎来有序、规范,但遗憾的是,这是一种被驱使、被追赶的莽撞的利益。
据张老师介绍,中药产业的范畴可以这样来划分:即种植、加工以及相关的人才。
先说种植,从目前的药材货源来看,野生药材越来越缺乏,就像人一样,药材在野外越来越没有生存环境,而且变得日益适应家养的安逸。张老师说以前有些中药小品种遍地都是,像菟丝子。那时用的也少,那么长时间没人碰。但现在用得也多了,生长的环境却在缩小。再像四川的黄连,生产周期大都为6~7年,但在1996~1997年的那段时间,很多药农嫌黄连不赚钱,不种了,结果在五六年后,30多元一斤的黄连猛涨到几百元一斤。这当然是质量好、没问题的药物。
, 百拇医药
还是拿黄连说事:几百元一斤的价格又可以使足够多的人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可以对药材多施点农药,让它“健康”;也可以找点别的“药”来“代替”一下,种种方法,层出不穷。但外国人却不买账,他会测出你的中药里农药含量超标。人家不吃,我们只好自己吃,懂行的知道这药不好,但到哪儿找那么多“行家”?这又说到中药行业的人才问题。
“其实中药人才与中药加工密不可分,”张老师如是介绍,“以前的很多药店里都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干什么都得有个‘道’,中药行当的‘道’就是要凭良心。但遗憾的是,现在是利益至上,以前的这些‘道’现在走着走着就没了。”
张老师接着举例:像炒杜仲,生杜仲经过炒制,就得损失一部分,很多人为了减少这部分损失,炒出的杜仲往往就不到火候,虽然会有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查,但他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这种强迫性的行为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再如蝉蜕,从下面收上来的时候里面都是土,脏兮兮的,谁也不愿碰。我就给年轻人说,我们年轻时就是这么干过来的,可他们听不进去,嫌脏。说真的,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机灵多了,又都是科班出身,只要能扎下心来认真学习,比我们不知要强多少倍。因为有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比如‘推秤’,即把称好的一味药均等地放入几服药中,很多人就不愿意做,嫌费劲,结果弄成一味药在这包药里一大把,那包药里一小撮,这能治好病吗!”张老师说到这儿的时候,语调中带着几分激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