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99627
鲜食:吃出健康 吃掉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1日 《家庭医生报》 2002年第13期(总第842期 2002.04.01)
     鲜食指食品的新鲜、卫生。一是原料的采购要新鲜;二是做成饭菜后要尽快吃完。在这两方面都要讲个“新鲜度”。

    我们历来讲究“时鲜”食品,肉类则讲究“肉吃鲜杀鱼吃跳”,但近年来此说法受到了挑战。例如活鱼并不是食用的最佳时机,鱼死后体内组织仍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此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僵硬、自溶、腐败阶段。死后1-3小时出现僵硬,4-5小时发展到高峰,此后鱼体开始软化,进入自溶阶段,即鱼体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此时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畜肉也如此。

    烧法也有讲究,火候要恰到好处,使食物的“活力”、“鲜气”不被破坏。孔子对此也十分注意,他提出:不新鲜,不洁之物不吃。烧好后要一顿吃完,不吃“剩”。储于冰箱的食物虽可不“坏”(腐败),但却不新鲜了。因为剩下的饭菜,表面上看起来虽没什么变化,味道闻起来似也无异样。但微观上的变化却很巨大。一是外界致病微生物的污染,随着饭菜放置时间的延长,“沉”于其上的会越来越多,虽然还未看见或闻到饭菜的馊味,但“毒”在不断增加,而人们却认为“未馊”,可吃;二是饭菜本身也在起变化,例如蔬菜熟炒后两小时,其中致癌物亚硝酸盐即增加数倍,但因为量少,吃下去没什么症状,但没症状不等于没有微量中毒,不等于身体一点也未受损。“毒”在不知不觉地积累叠加,一个常吃“剩”的人往往体质虚弱,易疲易病、早衰夭寿。

    平日,许多家庭便有“做一天吃几天”、“做一顿吃几顿”的习惯,习惯了便不知其害,生活节奏加快,它似更有省时省事的“优点”,“顿顿有余”才是“富日子”。这些都是误区。节假日,吃“剩”最甚,接下去便一连数日吃“剩”,此时摄入亚硝酸盐等毒素过多,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乏力、呕吐等中毒症状,但往往归因于吃多了。还是未意识到吃“剩”之害,吃鲜之利。, http://www.100md.com(宋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