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年第9期
编号:10693837
抑酸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胃肠出血116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年第9期
     朱旭星,王光助,应光荣,金晓蓉,陈圣洁,义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项目负责人 朱旭星,322000,浙江省义乌市健康路1号,义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电话:0579-5522006转2196 传真:0579-5532893

    收稿日期 2002-08-02 接收日期 2002-08-10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抑酸药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胃肠出血的预防作用.

    方法: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无抗酸药组,观察治疗期间发生胃肠出血的例数.
, 百拇医药
    结果:三组胃肠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奥美拉唑组2.9%,法莫替丁组5.4%,无抗酸药组30%.奥美拉唑组发生率与法莫替丁组相近,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 >0.05).该两组与无抗酸药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抗酸药组(P <0.01).

    结论:抗酸药的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地防止并发胃肠出血的发生.

    朱旭星,王光助,应光荣,金晓蓉,陈圣洁.抑酸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胃肠出血116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8):987

    0 引言胃肠出血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达87.9%[1].临床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近3a来我院应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酸药来预防高血压出血并发胃肠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我院1998-12/2001-12住院患者共116例,其中男71例,女45例,男:女为1:0.6.平均年龄63±8.4岁.全部病例根据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等检查,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既往无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史,用药前无消化道出血表现.将116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及无抑酸药组,三组入院时一般资料表1,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发病1-10 d内出现呕血,黑便或两者兼有者,呕吐物或大便潜血阳性,可判断为并发胃肠出血.

    1.2方法 三组患者基本治疗相同,对包括脱水、降颅压、补液、抗感染、稳定血压,呼吸抑制者给予吸氧,人工机械呼吸等.其中锥颅血肿引流术者23例.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商品名 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1-2次/ d.法莫替丁组给予法莫替丁(商品名 立复丁 国产)20 mg静滴2次/ d,疗程7-20 d.
, 百拇医药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2 结果各组并发胃肠出血发生率表2,奥美拉唑中有1例合并胃肠出血,出血发生率为2.9%.法莫替丁组有2例,发生率为5.4%,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有9例,发生率为30%,其中6例死亡.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这两组发生率均低于无抑酸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表1 三组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奥美拉唑组(n=37)法莫替丁组(n=40)无抑酸药组(n=39)
意识障碍191817
基底节区出血212524
脑叶出血657
脑室出血332
脑干出血343
小脑出血433

, 百拇医药
    表2 三组并发胃肠出血的发生率比较
组别出血无出血出血发生率
奥美拉唑组1362.9%
法莫替丁组2375.4%
无抑酸药组93030.0%


    3 讨论重症脑出血在急性期(10d之内)常可发生消化道出血,他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征兆.是脑水肿、脑疝挤压及脑室或脑干出血导致下丘脑和脑干受损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刺激下丘脑特定区域可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迷走神经活动过度,胃泌素、胰多肽的升高,胃黏膜血流减少,可引起这些因素最终的结果均引起胃酸的过度分泌,高酸状态引起胃肠黏膜损害出现糜烂和小溃疡,发生出血[2],目前临床上统称为应激性溃疡.本组观察资料显示,抑酸药预防性应用能显著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具有强大持久的抑酸作用,同时能缓解胃肠终末血管痉挛状态,增加胃肠黏膜的血流量,增强防御能力,从而防止了应激性溃疡的产生.法莫替丁具有中等强度的抑酸作用,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且价格低廉.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之后,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或法莫替丁能有效地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4 参考文献1 李兆申,湛先保,雷银雪.应激性溃疡时胃泌酸的改变及制酸剂应用价值.北京医学 1997;19(增刊2):21-23

    2 朱济修.自发性脑出血与胃肠出血.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3:71-73, 百拇医药
  • 查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