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743815
药是种子 心情是土壤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4日 《当代健康报》 2002.10.24
     药是种子 心情是土壤

    现代医学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人们在治疗疾病时,越来越重视心理状态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反之,心理状态不佳,药虽对症却难以奏效。

    某患者与丈夫闹纠纷后心情抑郁,食不香,睡不眠,常觉胸闷肋痛,脘腹胀满、嗳气。中医诊断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服药数贴未见效果。医生询问后得知,其丈夫对她服药漠不关心。医生劝其丈夫协助治疗,仍按原方服药。复诊时患者面带笑容,诉说病已基本痊愈。究其原因,是她丈夫在家中主动煎汤熬药,端茶送水,百般体贴,使患者郁闷渐开。

    以上现象说明,心理状态不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药物功效。药物是一种客观实体,在相同条件下对疾患的疗效是相同的。患者如果不信任某种药物,即使是对症良药,用后疗效也可能甚微。而服用他信任的药物,即便是一般药物,也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科学分析认为,患者心情欠佳时,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减弱,细菌、病毒在体内繁殖力就增强,此时药效的作用被削弱。患者心情愉快时,人体内气血运行比较通畅,药物有效成分相对畅达,疗效就比心情坏时更强。

    如果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种子,那么心理状态就是种子赖以生长、开花、结果的土壤。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取得病人对自己的信任。患者则应当保持乐观的情绪、豁达的心态。如此这般,就能让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结出治愈疾病的丰硕之果。 (董秀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