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黄晶,高志良,项目负责人,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0引言,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2,方法,1.2.1设计引物,1.2.2,巢式PCR扩增DNA片段,1.2.3,巢式PCR阳性产物,1.2.4PCR,产物克隆测序随机挑选,1.2.5,不同PCR方法扩增阳性率比较,2,结果,3讨
黄晶,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 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高志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 广东省广州市 510631
卫生部优秀人才基金资助课题,No.97018
项目负责人 高志良,510631,广东省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
收稿日期 2002-03-29 接受日期 2002-05-22
摘要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nested 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疾病谱的相关性.
方法:设计nested PCR扩增前S基因,建立分型方法.并对32例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3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7例乙肝肝硬化(LC)、3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HCH)患者的HBV DNA进行分型及分析.
结果:广州地区分型结果:A型(2.9 %),B型(30 %),C型(67.1 %);LC患者与ASC、CHB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前者以C型为主(分别为P <0.01,P <0.05) .而HCH与ASC、CHB、LC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并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结果可靠,运用范围更广.广州地区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C型与B型相比,前者与更严重的肝损害相关.C型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较大,相对B型的预后则较好.
黄晶,高志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11):1362-1364
0 引言从1988年Okamoto提出HBV基因型的概念至今,全世界范围内根据HBV DNA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将其分为A-G七个基因型[1,2].近年来HBV基因型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外HBV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HBV基因型的类别与HBV传播方式、临床疾病谱、预后判断及抗病毒治疗的选择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约有近1.2亿慢性HBV携带者,而基因型在我国的研究开展较少.广州地区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本研究运用在Lindh et al [3]1998基因分型方法基础上改进的更为敏感的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nested PCR-RFLP)方法,就140例不同临床表现的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1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