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44064
同是便血 根源各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6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1.16
     便血,中医又名血便、下血、泄血、结阴等。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有远血、近血之分;按血色的鲜浊又有肠风、脏毒之别。便血的主要原因有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三方面。

    湿热蕴结:平素恣食辛热,过食肥甘,饮酒过度,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蕴结肠道;或外感湿热蕴毒肠间,湿热灼伤胃肠络脉,血外溢而便血。

    肝气郁结:情志内伤致肝郁化火,若横逆犯胃,灼伤胃络,可引起呕血、便血;或由于气机逆乱,“气逆血奔”而引起出血;亦或由于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肝脉瘀结日久络破血溢,下渗肠道而便血。

    脾胃虚弱:劳倦思虑伤脾,久病体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皆致脾胃虚弱。脾虚不能生血,不能摄血,血无所归,离于脉道,溢于肠道而成便血。脾虚日久必致肾虚,脾肾阳虚则阴寒内生,或由于正虚风寒外袭,风寒外邪留结五脏皆可致结阴便血。

    便血来自消化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肝、胆、胰腺、结肠、直肠、肛管疾病及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出血部位不同,便血的颜色、质地也不同。出血部位在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多表现为柏油样便;若在十二指肠以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