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0644037
关成长的烦恼注儿童抽动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10日 《中国医药报》 2003.02.10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有些症状甚至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很多家长不了解这是一种疾病,而把一些症状当成是孩子的“坏毛病”,这种错误观点不仅会贻误治疗,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宇的故事

    初中生小宇很内向,但他小时候并不是这样,5岁以前,他一直是聪明活泼的。父母希望小宇有出息,从小就让他学弹琴、学画画、学书法、背唐诗……

    小宇5岁那年,有一次背唐诗时口齿不清,爸爸很生气,将他推倒在地。当他从地上爬起来重新站在爸爸面前时,紧张得直眨眼,爸爸还沉浸在怒气中,看到他不停地眨眼,更生气了,一巴掌打在他脸上。从此,小宇落下了爱眨眼的毛病,一紧张就不停地眨。

    几年过去了,小宇的毛病不断增加,有时挤眉弄眼,有时耸肩咳嗽,甚至在课堂上也控制不住地咳嗽并发出一些怪声,影响同学们听讲。尽管小宇跟老师解释自己不是故意的,但还是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于是,原本聪明活泼的小宇慢慢变得内向了。上初中后,小宇变得更加内向、自卑,不敢与同学们交往。
, 百拇医药
    实际上,小宇从5岁起就患上了儿童抽动症。

    一生的伤害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儿大多起病于4~12岁。这种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受惊吓及精神紧张常常是发病的诱因。该病的主要表现是面部肌肉或肢体肌肉反复地抽动。

    大部分患儿可以自愈,但有一部分患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抽动的部位增加,出现各种奇特的复杂性抽动,如刺戳动作、踢脚、跪姿、走路旋转、冲动性地触摸东西等,他们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有些症状不易被家长发现,如腹部肌肉抽动。还有部分病例以发声抽动为主要症状,如发出各种有音节或无音节的叫声,或不适当的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重复刻板的秽语。有研究表明,儿童抽动症患者至少有30%会出现秽语症,此外,一些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模仿动作、模仿和重复语言、强迫动作或猥亵行为。

    这种疾病对儿童的伤害远远不止于疾病本身:继发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的发声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的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他们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症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同学甚至老师的歧视或嘲笑,可能使他歉幌不渡涎В踔裂嵫А⑻友А?br> 个性发展问题4~12岁不仅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发展自我意识,对自己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比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孩子的年龄越小,越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越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消极的评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如果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就会受到巨大的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和品行障碍。
, 百拇医药
    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逐渐扩大,他们会经历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友谊、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就会严重影响他们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造成社会性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儿童抽动症不属于精神疾患,患儿的智力一般也没有问题,甚至有学者发现,部分抽动症患儿的智商还高于一般儿童。也正是因为如此,抽动症给患儿内心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他们长期在痛苦和挫折中忍受煎熬。

    对这种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对已发病的患儿,应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在长期服药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将该病对患儿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帮助痛苦的孩子

    治疗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予心理支持。家长和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都应懂得一些儿童抽动症的知识,对患儿的抽动和发声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如让他们与同伴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帮助他们获得友谊,获得同伴的接纳,从而获得有关的自我意识、道德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百拇医药
    其次,要坚持家庭治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家庭对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那些长期忍受煎熬的抽动症患儿,家庭是他们的主要依靠和希望,良好的家庭气氛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儿童抽动症的起因和加重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家长的打骂、歧视和情感上的忽视,会加重患儿的病情,而亲人间的接触和交流则可以带来安全感及依赖感,安定孩子的情绪,缓解他们的恐惧与焦虑,这对健全人格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要避免退化性培养和过分保护。由于抽动症患儿有着与其他疾病不同的表现和症状,家长往往或是打骂歧视,或是过分迁就保护。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些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他们有的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让孩子退学或限制其各种活动,有的让孩子学电脑,以回避人际交往,这实际上是一种退化性培养,是非常有害的。儿童,特别是青春期之前的儿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对其思维和感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看到,许多患儿由此严重影响了社会能力的发展,即使是抽动症愈后或缓解后,仍会出现行为幼稚、社会适应不良、与人交往困难等问题。

    总之,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对儿童心身健康损害很大的多发疾病,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心理医师 杨小柳, 百拇医药(杨小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