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医患都应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心理疾病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然而,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却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令人忧虑的是,不仅普通老百姓如此,一些医生,甚至一些精神科医生也是如此。v'(x/1, 百拇医药
精神科医生不信心理治疗v'(x/1, 百拇医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吉联说,对心理疾病患者,应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但在我国,心理医生没有处方权,只能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而拥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又大多对心理治疗的知识了解不够,而且由于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他们的主要手段就是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心理治疗是不充分的。v'(x/1, 百拇医药
张教授不仅从事教学工作,而且是北京华理心理咨询中心的顾问,他在出心理门诊时,如果发现需要用药的患者,都会建议其去精神病医院。张教授说,精神科医生如果发现症状较轻不需用药的患者,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或建议其去心理门诊,但是,一些精神科医生却认为这样的患者“没病”,把患者“轰”回家去了。在这些精神科医生眼里,心理医生不算医生,心理治疗也靠不住,只有药物才能扎扎实实地治病。v'(x/1, 百拇医药
目前,精神病医院虽然基本都设立了心理科,但是在一些精神病医院,心理医生不被重视,属于“弱势群体”。张教授有几个学生曾经在精神病医院的心理科工作,但后来就是因为“干不下去”跳槽了。v'(x/1, 百拇医药
张教授说,精神科医生都是医学院校毕业的,而目前医学院校无专门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只学医学心理学等非常有限的心理学课程,心理学专业大多设在非医学院校,而这些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则基本不学医学类课程,只有变态心理学等课程。教育方面的脱节,使得学医的人不太懂心理,学心理的人不太懂医学,加之心理医生没有处方权,这就决定了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精神科医生,在医疗实践中,都很难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真正结合起来。v'(x/1, 百拇医药
综合医院的医生忽视疾病的心理因素v'(x/1, 百拇医药
综合医院的普通科室的医生,对精神及心理问题的重视更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说,过去的医学教育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这种模式只关心疾病,不考虑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现在虽然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很多人的思维模式没有转变。在学校里,老师虽然给学生们讲了心身疾病,讲了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强调了看病时应该关注心理因素,但是当学生们毕业后当了医生,接触到病人的时候,往往就忘了那些东西,还是仅仅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生理因素。
比如,有的人因突发心慌、心悸来到医院,医生第一个反应就是做心电图。医生怕是心肌梗塞,让患者做心电图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病人反复做多次心电图也没发现问题,结果医生就建议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而没有考虑患者是否有心理问题。a&7m, 百拇医药
患者缺乏心理知识a&7m, 百拇医药
与医生相比,患者对心理知识的了解就更少,大多数人只知道躯体不舒服才需要就剑恢佬睦砑膊∫惨匆缴恢篮芏嗝菜魄寮膊〉闹⒆雌涫?br>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比如前面说的心慌、心悸,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需要六七千甚至上万元,有的病人做了两次也没发现问题,但还是不放心,认定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因为没有人告诉他,心理疾病也会有此类症状。有一些病人,即使告诉他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或者他自己想到了可能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躯体症状非常明确,有的可能还比较严重,因此他不肯放弃躯体检查和治疗。a&7m, 百拇医药
一些患者通过心理咨询,明白了心理疾病导致躯体症状的道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再加上心理治疗,基本就可以使躯体症状得到缓解。但有些病人却怎么都不信,比如一些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的抑郁症患者会说:“我这里确实是疼啊!我这个症状和心脏病人一样啊!”这样的病人,仅靠心理咨询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抗抑郁的药物治疗,而一旦用药,大部分人两个星期就可以见效,这时他才会相信,自己患的确实是“心病”。对于心理疾病导致的躯体症状,如果只是简单地针对躯体症状用药,顶多就是吃一天好一天,就像止疼药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并非所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都需要用药,有些患者通过心理治疗便可康复。a&7m, 百拇医药
心理治疗有需求无市场a&7m, 百拇医药
张吉联教授说,虽然近年来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客观上很多人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但是这种需求目前还处在一种潜在的状态,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明确地认识到,因而没有转变为一种现实的求医行为,因此,心理治疗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躯体疾病的症状明确而具体,患者往往觉得必须去医院,而心理出了问题,比如感觉烦躁、抑郁时,很少有人认为有必要去找心理医生,不少人觉?br>过几天就好了。张教授说,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需要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但是,从认识到行动还有一段路要走。a&7m, 百拇医药
当然,并不是心情一不好就要去看心理医生。张教授说,有的人可以自己调节过来,但如果经过很长时间还没调节过来,那就说明你没有这种能力,这时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心理医生帮忙。(张建国 )
精神科医生不信心理治疗v'(x/1, 百拇医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吉联说,对心理疾病患者,应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但在我国,心理医生没有处方权,只能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而拥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又大多对心理治疗的知识了解不够,而且由于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他们的主要手段就是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心理治疗是不充分的。v'(x/1, 百拇医药
张教授不仅从事教学工作,而且是北京华理心理咨询中心的顾问,他在出心理门诊时,如果发现需要用药的患者,都会建议其去精神病医院。张教授说,精神科医生如果发现症状较轻不需用药的患者,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或建议其去心理门诊,但是,一些精神科医生却认为这样的患者“没病”,把患者“轰”回家去了。在这些精神科医生眼里,心理医生不算医生,心理治疗也靠不住,只有药物才能扎扎实实地治病。v'(x/1, 百拇医药
目前,精神病医院虽然基本都设立了心理科,但是在一些精神病医院,心理医生不被重视,属于“弱势群体”。张教授有几个学生曾经在精神病医院的心理科工作,但后来就是因为“干不下去”跳槽了。v'(x/1, 百拇医药
张教授说,精神科医生都是医学院校毕业的,而目前医学院校无专门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只学医学心理学等非常有限的心理学课程,心理学专业大多设在非医学院校,而这些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则基本不学医学类课程,只有变态心理学等课程。教育方面的脱节,使得学医的人不太懂心理,学心理的人不太懂医学,加之心理医生没有处方权,这就决定了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精神科医生,在医疗实践中,都很难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真正结合起来。v'(x/1, 百拇医药
综合医院的医生忽视疾病的心理因素v'(x/1, 百拇医药
综合医院的普通科室的医生,对精神及心理问题的重视更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说,过去的医学教育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这种模式只关心疾病,不考虑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现在虽然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很多人的思维模式没有转变。在学校里,老师虽然给学生们讲了心身疾病,讲了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强调了看病时应该关注心理因素,但是当学生们毕业后当了医生,接触到病人的时候,往往就忘了那些东西,还是仅仅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生理因素。
比如,有的人因突发心慌、心悸来到医院,医生第一个反应就是做心电图。医生怕是心肌梗塞,让患者做心电图是正确的,但是,有的病人反复做多次心电图也没发现问题,结果医生就建议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而没有考虑患者是否有心理问题。a&7m, 百拇医药
患者缺乏心理知识a&7m, 百拇医药
与医生相比,患者对心理知识的了解就更少,大多数人只知道躯体不舒服才需要就剑恢佬睦砑膊∫惨匆缴恢篮芏嗝菜魄寮膊〉闹⒆雌涫?br>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比如前面说的心慌、心悸,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需要六七千甚至上万元,有的病人做了两次也没发现问题,但还是不放心,认定自己的心脏有问题,因为没有人告诉他,心理疾病也会有此类症状。有一些病人,即使告诉他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或者他自己想到了可能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但是,由于躯体症状非常明确,有的可能还比较严重,因此他不肯放弃躯体检查和治疗。a&7m, 百拇医药
一些患者通过心理咨询,明白了心理疾病导致躯体症状的道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再加上心理治疗,基本就可以使躯体症状得到缓解。但有些病人却怎么都不信,比如一些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的抑郁症患者会说:“我这里确实是疼啊!我这个症状和心脏病人一样啊!”这样的病人,仅靠心理咨询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抗抑郁的药物治疗,而一旦用药,大部分人两个星期就可以见效,这时他才会相信,自己患的确实是“心病”。对于心理疾病导致的躯体症状,如果只是简单地针对躯体症状用药,顶多就是吃一天好一天,就像止疼药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并非所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都需要用药,有些患者通过心理治疗便可康复。a&7m, 百拇医药
心理治疗有需求无市场a&7m, 百拇医药
张吉联教授说,虽然近年来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客观上很多人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但是这种需求目前还处在一种潜在的状态,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明确地认识到,因而没有转变为一种现实的求医行为,因此,心理治疗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躯体疾病的症状明确而具体,患者往往觉得必须去医院,而心理出了问题,比如感觉烦躁、抑郁时,很少有人认为有必要去找心理医生,不少人觉?br>过几天就好了。张教授说,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需要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但是,从认识到行动还有一段路要走。a&7m, 百拇医药
当然,并不是心情一不好就要去看心理医生。张教授说,有的人可以自己调节过来,但如果经过很长时间还没调节过来,那就说明你没有这种能力,这时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心理医生帮忙。(张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