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759736
开放意识需远离“私”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3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4.03
     在今天这个开放的社会里,我们要想获得健康,必须有开放的意识。所谓意识的开放,就是要使自己的精神活动合于自然之道,也就是说,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体现“道”的本性——“德”。因此,开放意识就是涵养道德。而这里面最最根本的是把自己的精神从“我”字或“私”字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对此,无论道家、佛家还是儒家都十分重视,把它放在修身的首位。比如,老子提倡:“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此,应当“涤除玄览”,使之“无疵”。“玄览”是指心灵深处;“涤除玄览”,就是要不断地通过内省,清除私欲杂念,使心灵明澈无疵。这样,才能“致虚极,守静笃”而合于“道”。《管子》主张“去欲”,认为“去欲则宣,宣则静矣”。并把人的心比作宫,说:“洁其宫,开其门,去私勿言,神明若存。”《庄子》更明确提出:“坐忘”(忘我),“齐生死”“外物”“外生”(堪破生死大关),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佛家修持中很关键的一条是要破除“我执”,以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地。儒家则认为道的本性体现于“公”,故《礼记 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因此,在修身方面,孔子主张“克己”,思孟提倡“慎独”,荀子要求:“唯仁是守,唯义是行。”一句话,就是要以公义战胜私欲。对于这一点,后世有些专著里也是十分强调的,例如,《金丹心传·筑基章》里专门讲了“天下为公”就是道的问题。总之,只有把自己的精神从“私”字的羁绊中解脱出来,放到“公”字上,意识才能真正开放,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高级境界。 (张 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