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692155
进一步深化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实用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年第6期
李梦东,聂青和,项目负责人,:,0,引言,1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变异是无止境的,2,目前的抗病毒治疗仍不理想,3应加强对宿主的研究,4参考文献
     李梦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 重庆市 400038

    聂青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

    项目负责人:李梦东,400038,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

    电话:023-68754007

    收稿日期:2002-12-10 接受日期:2002-12-20

    李梦东,聂青和.进一步深化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实用性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6):760-762

    0 引言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 以上,其发展过程充分反映出医学科学工作者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来和同道商讨.

    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变异是无止境的有文献指出所有的病毒分离物都是病毒株的混合,在一个宿主身上可以发现多种病毒变异株,这种情况在R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特别明显.因为当RNA复制或逆转录时缺乏较正确(proof-readingenzyme),核苷酸的错误植入频率平均是1000-10万核苷酸中有一个点取代、缺失或插入.在逆转录病毒复制一个周期的子代中大约有50%会发生某种突变.

    所谓野生型指的是可以传播,并且在多种宿主均很稳定的病毒.但是所有分离株均会有一些分子水平上的变异,这可称为变异株分为两类:第一类变异指的是在一群感染宿主中已经存在有自然进化的病毒,具体表现在基因型及亚型.HBV全序列测定,基因型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是8%. 由于S基因序列的变化和全序列的变化一致,因此根据S基因序列即可分型,其界限是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是4.2 %. 基因型改变而并不改变其抗原性,但与抗原亚型之间似有某些联系,基因型更象是不同地理区域的宿主在免疫选择性压力下自然进化的结果.基因型及亚型的临床意义及其重要性迄今仍难下定论[1].

    第二类变异指的是受特异性抗体、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压力而发生的变异.当变异株各成员之间差别不超过核苷酸总长度的2-5%时,这种差别不至于构成病原体的基因型或血清型发生改变,可将这种变异株称为准种(quasispecies或Swarm).可以认为准种是所有微生物逃避攻击的一个普遍现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5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