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2033
中医Vs瘟疫让历史告诉未来(上)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7日 《中国医药报》2003.06.17
     回顾中医学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中医学正是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中医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防治瘟疫(严重传染病)方面同样功不可没。', http://www.100md.com

    中医与瘟疫的千年对决', http://www.100md.com

    秦汉时期,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朴素经验阶段以后,临证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东汉末年,战火绵延,天灾频繁,疫病流行,史书上有“民多病死,死有灭户”的记载。到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诗《蒿里行》)的惨状。被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看到他的家族原有200多人,不到10年的时间,病死了2/3,而死于伤寒病(包括现代所说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竟占7/10。面对如此猖獗的流行病,他立志“勤求占训,博采众方”,结合当时医家们以及自己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从而奠定了中医临证辨证论治的基础,促进了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疾病也开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阶段过度,在学术上出现了质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秦汉以前“伤寒”的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是对当时外感热病的总称。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对于一些传染病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已经提到了“疠气”之说,该书指出“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还提出了“治瘴气疫疠温毒方”。对其传染性也有一定的认识,并提供预防的方药,“家人视病者,亦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说明当时对于温疫的防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对策。', http://www.100md.com

    据现有的资料得知,对于天花存在的最早证据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公元前1160年在世)木乃伊身上留下了麻点,然而世界上对天花描述最早的仍为葛洪《肘后备急方》。书中称之为豌豆疮,并对其流行性、病程经过、发疮特点及预后都记述的很清楚,还提出了治疗及预防的方法,所用“蜜煎升麻并数数食”,实为后世升散透发疗法的渊源。《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人被狂犬咬伤后用狂犬脑敷创口“后不复发”的处治方法,也可以看成是人工免疫的先驱。葛洪这一思路对后世“人痘法”的出现不无影响。', http://www.100md.com

    隋唐医家在与温热等传染性疾病斗争中已不完全拘泥于《伤寒论》的说法,同时提出了“乖戾之气”的新观念。如《诸病源候论》将伤寒、时行、温病、热病、疫疠五类范畴,各自独立成篇,分别论述其病因和不同证候。而且认为时行、疫疠的病因是“乖戾之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http://www.100md.com

    宋代医家对传染病的认识力图从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对于瘟疫(天行瘟病)的认识强调四时自感“乖戾之气”而成,特点是热象重,而且具有流行性,重则流行天下,次则一方一乡,或偏著一家。', http://www.100md.com

    金元朝代,战乱频繁,疾病流行,人民生活处境困苦。医家中产生了“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看法,因而出现了“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例如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深入阐发了火热病机等有关理论,重视以寒凉药物治疗外感火热病,为后世瘟病学派“治热以寒”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明代,疫病连年猖獗。据《明史》记载,从永乐六年(1408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发生大疫达19次之多,其中1641年流行的一次瘟疫,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吴有性看到一般医生用《伤寒论》的治法毫无效果,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因而他“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所变之体,平日所用历验方法”,于1642年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急性传染病的专著——《瘟疫论》,给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病因学上,他提了出了“杂气论”的新病原学的观点,而且认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其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其为疫”。而且可以引起大流行,“延门舍户,众人相同,皆时行之气。”在感染的途径上也指出“邪自口鼻而入”“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所谓天受,是指通过自然界空气传播;传染则是指通过患者接触传播。更有趣的是关于“偏中于动物者”,也有“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的说法。', http://www.100md.com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人痘接种术的发明(1562~1572)。人痘接种术始于何时、何人发明我们姑且不去考证,但从《张氏医通》之“种痘说”中称“原其种痘之苗,别无他药,惟是盗取痘儿标粒之浆,收入棉内,纳入鼻孔……如痘浆不得资,痘痂亦可发苗;痘痂无可窃,则以新出病儿所服之衣,与他儿服之,亦能出痘”。人痘接种之初始即有痘浆法、痘痂法、痘衣法,到了清代中期以后更加成熟和完善,开创了人类预防天花的新纪元,也可以说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和现代免疫学之源头。', http://www.100md.com

    (上)(高益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