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医案医话
服药不瞑眩 厥疾不瘥石屏县龙朋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杨通
直阁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无益,更患冷,夏日常复衣。嗣伯为诊之,曰:“卿伏热,应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令二人夹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从头浇之,尽二十斛。伯玉口噤气绝,家人啼哭请止。嗣伯请人执杖防阁,敢有谏者挝之。又尽水百斛,伯玉始能动,而见背上彭彭有气。俄而起坐,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饮之,一饮一升,并都差(瘥)。自尔恒发热,冬月犹单裤衫,体更肥壮。(《南史.张邵传》附)
徐嗣伯之明,首先在于辩证精审,知其病为伏热在内,次在于治法之绝:“冬季,裸坐于石,冰水浇之。”诚可谓旷世之治也。其三在于对自己医术的自信,对病人的绝对负责;令人挟定伯玉浇之至“口噤气绝,”不顾家人环泣求情,甚至遣人“执杖防阁,敢有谏者挝之”其过人胆识,谁与争锋,歧黄神术,匪夷所思。读此医案,拍案叫绝。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用药后,不外乎三中情况:一、病情无明显变化;二、有所好转;三、反见加重。作为医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些情况?是守方治疗,还是重新辩证用药?作为病人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情况?是谨遵医嘱,还是另请高明。特别是第三种情况出现,常令部分医生手足无措,病人叫苦不迭。因此,我对“服药不瞑眩,厥疾不瘥”有了几点感触:
一、正确对待药物的固有属性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石膏令人畏寒,附片用之不当使人中毒,这些自然属性众所周之。有些医生就把此类药品视为毒蛇猛兽,拒而不用,抹杀了它们的巨大功效,殊不知大黄作用于肌体而产生的泻下作用正是服药瞑眩的一种表现(石膏、 附片亦如此)。笔者就根据服药不瞑眩,厥疾不瘥的道理在临床中大量运用, 救人无数。比如笔者用大剂量附片治疗阴寒内胜的患者,效果显著;用大黄治咳嗽、胃病,虽然产生了泻下作用,可正是通过这些作用,亦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诚可谓:“大黄附子救人有功。”有的医生因为不了解这些药物的固有属性,认为是不良反应,弃之不用,这和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确实可怜可惜。
二、正确对待守方治疗
疾患病久邪深,药物服食后必然有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正邪相争, 必然产生一些异常的症状,这就是瞑眩。在中医学里就有“战汗”之说,并把“战汗”看成是一个疾病转归的转折点。“战汗”出现时如果正胜邪退则病情好转,反之则是恶化,在“战汗”出现时应抓住时机,给予扶正之药,促使病情好转,而笔者认为“战汗”和“瞑眩”的道理只是异取同工,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面对患者“瞑眩”时,认为是药不对症或中毒,不把它看成是一个疾病的转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5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