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632
抗心律失常中药疗效有限得到证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日 《中国医药报》2003.07.03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等人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抗心律失常药物最佳靶点的研究”,首次揭开了中药效能、效价低的谜底。此项获奖成果提示,一个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两个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最佳靶点有作用,而不应对某一个最佳靶点特异或作用过强,否则会出现较严重的毒副反应。寻找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应走联合用药或作用于不同靶点的单体配伍应用之路。o|@q&, 百拇医药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类抗穆墒СR┪锞嬖谧殴餐牟蛔悖缰瘟菩穆墒СJ保钟辗⑿?br>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以上),同时还诱发传导阻滞和药源性心衰,且对某些顽固性心律失常无效。因此,继续寻找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当前医药界最主要的任务之一。o|@q&, 百拇医药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广大科技工作者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碱、小檗胺、粉防己碱、黄杨碱、青蒿素、心律齐、心泰平等,但临床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o|@q&, 百拇医药

    为什么中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哈医大药理学教研室杨宝峰教授等人近20年来对中药单体和复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筛选和研究,并与奎尼丁、利多卡因等多种疗效确切的西药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药效能、效价低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弱于西药的原因。o|@q&, 百拇医药

    那么,中药效能、效价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长期不懈的研究中,杨宝峰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及亚型。正常情况下,各通道间有一定的数目和比例,保持一定的平衡。当某种通道数目上调或下调到一定范围,通道间比例失调,就会出现心律失常。与心律失常发生发展有关的通道,称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靶点。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通道,称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换言之,一个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最佳靶点有作用,且至少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通道有作用。”o|@q&, 百拇医药

    为验证上述假说,杨宝峰等人利用膜片钳、基因钳等技术,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乌头碱和哇巴因等诱发的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靶点。结果表明,乌头碱明显延长心肌单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正相反。同时证明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靶点为钠电流、L-型钙通道及两种钾通道亚型。他们还发现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靶点与乌头碱相似。研究证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L-型钙通道、参与心肌复极过程的内、外向整流钾通道,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或过度延长均将造成离子通道间的失衡,诱发心律失常。胺碘酮等西药对以上不同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故临床疗效较好;但奎尼丁等药物由于对某一靶点抑制过强,则易致心律失常,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所以毒副作用较强。o|@q&, 百拇医药

    杨宝峰等人的研究表明:心律齐、心泰平对上述最佳靶点作用较弱,故抗心律失常作用不强。而小檗碱、苦参碱、小檗胺对以上最佳靶点作用效能、效价均低于胺碘酮等西药。这就是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何弱于西药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要想研制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就应走联合用药或作用于不同靶点的单体配伍应用的道路。o|@q&, 百拇医药

    ■相关链接o|@q&, 百拇医药

    膜片钳技术:膜片钳技术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该技术可将微电极尖端所吸附的一个至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的电位固定在一个水平上,对通过通道的微小离子电流作动态或静态观察,通过观测膜电流的变化来分析通道个体或群体的分子活动。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研究药物对电压或化学门控性通道的影响,从而揭示药物作用的机制、进行新药的筛选。o|@q&, 百拇医药

    基因钳技术:基因钳技术是在膜片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起来的。1982年Miledi等发现,把从组织中分离出的mRNA注入爪蟾卵母细胞可以忠实高效地表达出多种类型的通道和受体,而这种细胞本身几乎没有内源性通道和受体,因此很容易检测它表达的外源性通道的活动,从而避免其它通道的干扰。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观察药物对某一单一通道的作用。(衣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