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4641
非典岁月·真情 亲情、友情、爱情让我们无往不胜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8日 《现代护理报》 2003.08.18
     本报5月9日,第34期护士节专版的第7版,刊登了“‘非典’袭来他们这样面对———‘非典’语录”,文中引用的是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科技工作者以及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的“只言片语”,但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亲情、友情、爱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正是这些人间真实而伟大的感情,激励、鼓舞着我们,使我们在厄运袭来时,手携手,心连心,相互传递力量,相互分享关爱,共同走过那段不同寻常的艰难岁月。

    今天,非典恶魔终于被我们遏制,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温馨美好的生活正在向我们招手,但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现在,让我们重温在非典肆虐时期,本报记录的这些人间真情。我们坚信,亲情、友情、爱情是我们战胜困难、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A刻骨铭心的真情

    叶欣的爱人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
, http://www.100md.com
    面对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险和死亡那么真切地走向医务人员。“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他们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或少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们心甘情愿!

    在叶欣转入ICU病房不久,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经不方便讲话了。一天,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护士含泪把纸递给了同事,但大家仍不怕危险,积极抢救。院长吕玉波回忆:“叶欣刚入院时,我去看她,为怕我靠近,隔着老远她就说,‘我39摄氏度,能顶住!’”现在已痊愈的张忠德主任哽咽着说:“当时我和叶欣都被传染了,同住在ICU病房,我们常写纸条,相互鼓励。”

    (见本报4月18日,第29期,8版,陆金国等采写的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文章《永远的白衣战士》。)
, 百拇医药
    B隔不断的亲情

    2月19日,我突然特想女儿米米。她还好吗?自从组建临时病区后,我已经几天没有回家了。米米昨天打来电话说:“妈妈,我好想你,你回来吧,以后我再也不惹你生气啦。我唱支歌给你听,好吗?”丈夫安慰我说:“你安心工作吧,女儿我会照顾好的,你自己要注意身体。”我自认为是一个坚强的人,但这一刻,我许久说不出话来,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

    2月20日,年轻护士黎海阳和妈妈住在一起。她怕自己把病原体带回家,传染给母亲,硬是把母亲“赶”到了姐姐那里去住。挂念着小女儿的母亲昨晚偷偷跑了回来,海阳不高兴了:“妈妈,叫您不要回来,您怎么又回来了呢?”妈妈说:“我煲了汤给你送来,我马上就走,马上就走。”看着妈妈依依不舍地下楼去,海阳伤心地哭了。

    (见本报4月18日,第29期,5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写的《护士长日记》。)

, http://www.100md.com     今年的“5·12”护士节和母亲节连在一起。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护理部收集了本院22名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护士姐妹们母亲的姓名和地址,于5月11日母亲节这一天,以女儿的名义给22位母亲送去了火红的“康乃馨”,衷心祝福所有的母亲健康平安。

    (见本报5月13日,第35期,2版,吴渭虹等拍摄的图片新闻。)

    5月11日,母亲节。在这个亲情浓郁的日子里,被“非典”掠去双亲的广州护士遗孤罗超杰,同样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温暖。在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大医院的全体护士与小超杰通过电话连起了“母子”亲情。

    通话之后,20位“妈妈”席地而坐,将2000只纸鹤装进一个个晶莹的玻璃瓶中。这2000只纸鹤马上要飞往广州,飞向小超杰。

    (见本报5月13日,第35期,7版,刘汉、赵京桥采写的《“非典孤儿”感受浓浓母爱》。)
, http://www.100md.com
    针对这群无人陪侍的特殊患者,张蓉和姐妹们专门制定出一套特殊的“生活护理方案”,在SARS病房,给患者喂饭、擦身、端屎、倒尿、剪指甲……已成为每一位SARS病区护士的日常工作。张蓉听到患者在吃过营养餐后想喝稀饭,就亲自送进电饭锅、小米和绿豆,又把熬好的稀饭一碗碗端到病人面前。张蓉看到许多患者的脏衣服不能换洗,就立刻提出为病人发放内衣的建议,院长非常支持,马上从紧缺的资金中挤出钱来,让张蓉安排买来秋衣、秋裤和内裤,一件件地帮病人换上……

    (见本报5月23日,第38期,8版,金悦采写的《爱心铸就“护理超人”》。)

    C阻不住的友情

    解放军第三医院张冲、刘荣、何江萍、王彩霞四名医务人员奔赴解放军小汤山定点医院后,在家的医务人员纷纷通过电话、书信、签名等方式表达对她们的慰问和敬意。

    (见本报5月27日,39期,1版,本报特约记者陈喜军拍摄的图片新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 百拇医药
    5月17日上午,虽然是星期六,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名因救治“非典”患者而受感染、目前已经康复的医务工作者仍然早早地聚集到了医院。他们要参加一个特别的献血仪式。

    八院的会议厅门口,大幅的倡议书表达着20位医务工作者的心声:“各位康复‘非典’病友:我们是不幸的,在SARS病毒猖狂进攻下,我们倒下了;我们又是幸运的,在社会各界和亲朋们的关怀下,经过医生护士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奋不顾身的精心救治,我们终于走过了鬼门关,我们康复了!但当前SARS病毒仍在作恶,每天仍有不少同胞倒下,这其中就有不少是曾经救治过我们的医生、护士,他们正在同死神搏斗!我们向全体已康复的‘非典’病友倡议:在经检测血液中含有抗SARS病毒抗体的情况下,在自愿、安全的前提下,每人捐赠100~200毫升血液……”

    (见本报5月30日,第40期,4版,李士燕采写的《再续动人故事》。)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一直牵动着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荣誉称号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们的心。5月中旬,护士们通过汽车兵从300多公里外的新疆叶城购回五色纸,开始了折叠“千纸鹤”的行动,终于在6月初完成。连日来,喀喇昆仑山大雪不断,但最终在高原汽车兵的帮助下,护士们冒着风雪将满载着祝福的1000只“千纸鹤”从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区”送下了山,寄往小汤山。
, 百拇医药
    (见本报6月13日,第44期,4版,郑清风、李萍采写的《“千纸鹤”从昆仑山飞向小汤山》。)

    D催人泪下的爱情

    河北省电视台健康资讯栏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网通公司等通力合作,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同时链接京、石、唐三地,为一对新人举办了一次最伟大、最有意义的网络婚礼。

    上午10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三地的电视大屏幕同时开播,婚礼正式开始。

    婚礼现场设在新娘战斗的北京小汤山野战医院和石家庄新郎、唐山新娘的家中。三地的可视电话系统把亲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小汤山婚礼现场没有乐队、婚宴和鲜花,一切还充满着抗击“非典”的硝烟。新娘刚走下工作岗位,脸上还带着昼夜奋战的疲倦。她一头短发、一身军装、一脸肃穆的神情,面对电视镜头,史少蕊淌下了热泪。“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和军人,我一定不辜负上级和医院党委的关怀,更加努力工作,为早日打赢这场硬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 http://www.100md.com
    石家庄主会场的电视大屏幕被纵分成两半,一对新人在屏幕上肩并着肩,鲜红的喜字在他们的头上拼成一双。新郎曹磊在石家庄的婚礼现场上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各界真诚的感激。

    “你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从事光荣和神圣的任务,用实际行动捍卫一个白衣战士的尊严,说实话,我们放心不下。保护好自己,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我们盼你、盼所有的白衣战士安全回家。”曹磊的爸爸说。

    (见本报5月9日,第34期,8版,吴渭虹、费留喜、刘兴武采写的《“非典”时期的典型爱情》。)

    E社会各界的关爱

    在王晶住院期间,她的病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数人牵挂着她的安危,电话慰问、千纸鹤、爱心卡源源不断地涌来。

    ■身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姓孙的华人医生在网上看到消息后,提出愿意为王晶贡献藏药方。
, 百拇医药
    ■57岁的献血人———胡先生,患非典刚刚康复尚未出院,他是第一位自愿为救王晶捐献血清的人。他不顾身体虚弱,在病床上捎信给自己的老朋友刘先生,请他代自己向有关医疗单位转达自己真诚的意愿:自愿为医学实验和治疗其他非典病人,无偿提供自己的血浆。

    ■王晶的女儿侗艺所在的西城奋斗小学的许多学生和家长看了关于王晶的报道以后,都自发地为王晶捐款,仅一个上午就为王晶捐款近4000元。班上一共28名学生,所以同学们就叠了28只千纸鹤,将这当作礼物送给她。

    (见本报5月30日,第40期,8版,阚卓颍采写的《爱满人间》。)

    ●中国民政部称,截至5月15日下午3时,我国各级民政和卫生部门、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已累计接受非典型肺炎防治社会捐赠11.85亿元,其中现金捐赠7.66亿元,物资折款4.19亿元。(据新华社)

    ●5月2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山西省红十字会转赠社会捐助用于抗击“非典”的救助款2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200万元的医疗用品和设备,另有1000册图书,100块护士专用手表。5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还将向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转赠同样价值的款物及图书。(本报新闻中心)

    (见本报5月23日,第38期,3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月28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先后向卫生部捐赠价值总计近两千万元的通信器材、电话卡及人民币。

    ●4月30日,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河北省“非典”防治一线医务工作者一次性捐献了价值200万元的清开灵软胶囊。

    (见本报5月9日,第34期,5版,《情献白衣战士》),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