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63772
坦然面对死亡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4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9.04
     忽闻一位30年前相识的记者,半年前因病去世了。50岁才出头,走得早了些,真让人惋惜!据说,从查出病到辞世,不到10天。现代医术和药物比不过他的恐惧心理,精神的崩溃,导致了器官的衰竭。就这样匆匆走了。匆匆而去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心态。

    惋惜之余,我想到了人如何对待死亡的问题。死对人来说,是无法回避的,生的末端便是死。谁不想长命百岁?但人活百岁终要死,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

    当然,对死亡怀有恐惧并不奇怪,人一死,便会失去生活给他的各种美好事物。但一个人,如果你经历过人世沧桑,活着时尽职尽责地工作,没有虚度时光,那么应该死而无憾了。死亡是人生的终结,如同旅途的一个驿站。正像英国作家雨果临终前说的那样:“生命的旅行,总有结束的时候,我该休息了。”

    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罗素对生死的理解很形象: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流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尔后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能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们所珍爱的一切都将存在下去。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同时知道他人将继续我所未尽的事业,我完全可以因为已经尽了自己之所能而感到心满意足。

    那位早逝的朋友,他对工作是热爱的、尽职的。他对疾病不该恐惧,应既来之,则安之。既重视疾病,又要积极配合治疗。这样,也许现代医术和药物会帮他战胜疾病,使生命得以延长;也许坦然面对死亡,生命反会有转机。

    如果我们都能像罗素那样,把人生比作河水,不知不觉地融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自身的存在,那就不会感到死的恐惧。当死亡来临之际,坦然面对死亡,把它当作生命过程里的一个环节。像雨果那样,临终轻松地说:“我该休息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