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762367
冲出“死亡恐惧”的漩涡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8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9.18
     正如任何美妙的乐章都有终曲一样,死亡是生命历程的终结。谈论死亡,认识死亡,正视死亡,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死亡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亡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焦虑,不是来源于死亡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特别是人到晚年或身罹疑难病症时,便会感到自己是“西山暮日”,认为自己“在世之日屈指可数”,更容易掉进“死亡恐惧”的漩涡,为死亡的即将来临而焦虑不安、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亡的到来,纵然活着,也会使生命的乐趣被剥夺。

    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生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惧怕、忧伤感,抱着泰然处之的态度,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这样便可摆脱恐惧和忧伤感,使人畅怀怡性,心情宁静,却老延年。

    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越是怕死,越是易死;愈不怕死,愈不会死。”话虽不多,却通俗明澈,且颇具哲理和科学依据。年老莫言老,人老心不老,那就会产生一种青春活力。总觉得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这就有利于延年益寿。心理状态良好的人,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和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运行,就会灾病不生,福寿永存。反之,精神状态处于紧张恐惧、忧愁抑郁时,会激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必然导致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有位诗人曾说过:“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有信心,才能激发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心境、乐观态度,才能挖掘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如能这样,便会出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局面。

    “莫道桑榆晚”。步入晚年并不意味坐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老年人要冲出“死亡恐惧”的漩涡,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就可以既不忌讳死亡,亦不整天陷于恐惧与焦虑之中,而把它当作人生的自然归宿,坦荡而达观,以自己的宝贵晚年,“只争朝夕”、老有所为地发挥出各自的余热,对人类多作一点贡献。

    □副主任医师 万 青,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