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819016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领衔的一个中法联合实验小组,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4只克隆大鼠。9月25日,中法科学家在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此消息。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当日发表了这项突破性的成果,相关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当日电子版的头条位置。美联社、法新社、新华社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加以报道。|z[+, 百拇医药

    为什么人们如此看重这一成果?为什么已经有了克隆小鼠,还要培育克隆大鼠,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克隆大鼠对人类生命意味着什么?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采访了克隆大鼠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员周琪博士。|z[+, 百拇医药

    周琪研究员是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的一位仅有30多岁的年轻学者。据周琪博士介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大鼠是首选的啮齿类实验动物,一直被广泛地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这是因为大鼠在很多方面比小鼠更接近于人类。但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鼠胚胎干细胞技术的成熟,人类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用“基因去除”技术改变小鼠干细胞的基因,并获得研究用克隆小鼠,使得小鼠逐渐取代了大鼠在医学实验动物中的地位,成为最为常用的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样本。|z[+, 百拇医药

    克隆大鼠的研究其实远远早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莉羊。但由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制因素,一直没有成功,并被公认为动物克隆领域的难点。|z[+, 百拇医药

    随着多莉羊的成功克隆,全球科研人员一直致力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克隆猴、克隆牛、克隆猪、克隆小老鼠、克隆马、克隆兔、克隆驼峰牛,甚至克隆塔斯马尼亚虎等都相继问世。但由于大鼠的卵细胞一经提取,其自身的“生物钟”就会启动,使被提取的卵细胞发生无法抑制的变化。而且,被提取的大鼠卵细胞表面的细胞质无法接受和兼容新的细胞核,所以一直以来,所有试图将成年大鼠体细胞中的细胞核替换卵细胞细胞核的实验均告失败。|z[+, 百拇医药

    目前,25%的实验室动物是大鼠,它们是人类研究老年痴呆、动脉高血压病以及诸如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新陈代谢疾病的动物样本。所以从科学研究角度考虑,克隆大鼠的意义要高于克隆小鼠。克隆大鼠的成功将在动物发育机理、动物克隆技术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有助于研究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人类慢性疾病|z[+, 百拇医药

    据悉,我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在法国农艺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中法先进研究计划的共同支持下获得的。 (本报记者 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