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话含羞草
说起含羞草,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个名叫“含”的青年,从小便失去了父母,随兄嫂共同生活,但嫂子却变着法虐待他。无奈之下,含离开了兄嫂,独自到山里开荒种地。一天,含在山洞中病到了,当他醒来时,见到一位姑娘守候在自己的身旁,心中惊愕不已。原来这位姑娘名叫合欢,因不堪东家的虐待,也逃进了山里,而且碰巧在洞中遇到了昏迷不醒的含。合欢一见昏迷的含,就马上采来药草,煎成药汤,给含灌下,含才清醒。
含十分感激合欢姑娘,合欢姑娘也非常喜欢含。就这样,一对天涯沦落人,喜结连理。含的嫂子听说弟弟在山中娶了媳妇,安了家,便进山找岔子,硬要合欢在一天之内织一百丈布。合欢与含的美好姻缘,感动了上天的七位仙女,七位仙女见合欢被嫂子如此刁难,便下凡来到人间,帮合欢按期织好了布。不料,这件事又被含的嫂子知道了,她便一口咬定合欢是妖精,硬要含赶快把合欢除掉。在嫂子的危言逼迫下,含就把熟睡中的妻子活活砍死了,自己也晕了过去。含清醒后,因羞愧难当,当即就撞死在洞旁的大树下。后来,在含死去的地方,生出了一棵小草,每当风吹草动,叶子便闭合下垂。人们说,这草就是因羞愧而死的含。于是,便给它取名“含羞草”。
专家点评
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章富教授:今考含羞草,属豆科直立或蔓生草本植物,又名“知羞草”、“怕羞草”、“怕丑草”、“喝呼草”。其茎与叶有毛和刺,二回羽状复叶,特富感应性,一触便叶合柄垂。夏秋开花,花色淡红,花序呈头状。
实为荚果,成熟后脱落。它的栽培历史已有1200多年,是我国民间常用中药。《中华本草》记载,其全草均可入药,地上部分名含羞草,根名含羞草根。含羞草性微寒,有小毒,功能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主治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胃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系结石、水肿、劳伤咳嗽、鼻衄、血尿、神经衰弱、失眠、疮疡肿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等。而含羞草根却性温有毒,功能止咳化痰、利湿通络、明目镇静,主治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闭经、头痛、失眠、眼花等。, 百拇医药(马云霞/辑)
含十分感激合欢姑娘,合欢姑娘也非常喜欢含。就这样,一对天涯沦落人,喜结连理。含的嫂子听说弟弟在山中娶了媳妇,安了家,便进山找岔子,硬要合欢在一天之内织一百丈布。合欢与含的美好姻缘,感动了上天的七位仙女,七位仙女见合欢被嫂子如此刁难,便下凡来到人间,帮合欢按期织好了布。不料,这件事又被含的嫂子知道了,她便一口咬定合欢是妖精,硬要含赶快把合欢除掉。在嫂子的危言逼迫下,含就把熟睡中的妻子活活砍死了,自己也晕了过去。含清醒后,因羞愧难当,当即就撞死在洞旁的大树下。后来,在含死去的地方,生出了一棵小草,每当风吹草动,叶子便闭合下垂。人们说,这草就是因羞愧而死的含。于是,便给它取名“含羞草”。
专家点评
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章富教授:今考含羞草,属豆科直立或蔓生草本植物,又名“知羞草”、“怕羞草”、“怕丑草”、“喝呼草”。其茎与叶有毛和刺,二回羽状复叶,特富感应性,一触便叶合柄垂。夏秋开花,花色淡红,花序呈头状。
实为荚果,成熟后脱落。它的栽培历史已有1200多年,是我国民间常用中药。《中华本草》记载,其全草均可入药,地上部分名含羞草,根名含羞草根。含羞草性微寒,有小毒,功能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主治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胃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系结石、水肿、劳伤咳嗽、鼻衄、血尿、神经衰弱、失眠、疮疡肿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等。而含羞草根却性温有毒,功能止咳化痰、利湿通络、明目镇静,主治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闭经、头痛、失眠、眼花等。, 百拇医药(马云霞/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