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692030
胆管癌组织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胆管癌组织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陈勇军,俞亚红,丁志强,项目负责人,:,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0,引言,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2,统计学处理,2结果,2.1MVD、VEGF和P53表达的结果,2.2MVD、VEGF和,P53,2.3MVD与VEGF的表达以及P53与VEGF表达和MVD与VEG

     陈勇军,俞亚红, 丁志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 湖北省武汉市 430030

    项目负责人:丁志强,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 chenyongjun45@hotmail.com

    电话:027-83663410

    收稿日期:2002-12-24 接受日期:2003-01-08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P5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8例胆管癌组织P53、VEGF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检测.

    结果:MVD和VEGF的表达与胆管癌分化程度(73±12,87%; 44±17,39%; P <0.01),有无淋巴或远处转移(89%,70±11;16%,39±15;P <0.01)和TNM分期(29%,44±17;82%,78±19;P <0.05)密切相关.P53和VEGF均阳性的胆管癌组织MVD明显高于二者均阴性者(72±12,34±17;P <0.01).

    结论:胆管癌组织突变的P53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胆管癌的进展.

    陈勇军,俞亚红, 丁志强.胆管癌组织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11):1827-1830

    0 引言恶性实体肿瘤的生长需要新的微血管生成[1],新生的血管不仅提供肿瘤循环,并增加了转移概率,故微血管密度(microvaslulardensity,MVD)在许多原发肿瘤中已被作为判定生物学侵袭性和转移潜能的指标,是独立的临床预后性指标[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形成最重要的调控因子,其自身又受到P53的调控[3];最近的研究表明,突变型P53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4].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胆管癌组织MVD、VEGF和P53的表达对胆管癌预后和进展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9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