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692012
RNA干扰的抗病毒效应
关键词:李宁,范学工,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RNAi的发现,2RNAi的作用机制,3RNAi抗病毒效应的研究进展,4问题与展望,5参考文献

     李宁,范学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科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8

    项目负责人:范学工,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科.xgfan@hotmail.com

    电话:0731-4327392 传真:0731-4327332

    收稿日期:2003-05-14 接受日期:2003-06-02

    摘要双链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 RNAi)能序列特异性的诱发转录后基因沉默,被认为是机体阻止外来病毒感染、保护细胞免受病毒入侵的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以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受体分子为靶点,引入外源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能显著性抑制病毒的复制与感染.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的有力武器,将给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李宁,范学工. RNA干扰的抗病毒效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11):1769-1772

    0 引言病毒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这类疾病的措施主要是接种疫苗和以病毒特异性蛋白为靶点的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并不能直接清除人体内的病毒,并且因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及耐药变种的出现,而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为此,寻找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成为当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发现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动、植物抵御外来病毒感染、抑制病毒复制的一种重要细胞保护机制.体外实验表明,RNAi能特异、高效性地阻断病毒复制相关基因及宿主细胞受体基因的表达,以RNAi为手段的抗病毒基因治疗新近受到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

    1 RNAi的发现RNAi现象最初是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的.10 a前,在对牵牛花(Petunias)进行研究时发现,将色素合成基因置于一个强启动子后,导入牵牛花中,试图加深花朵的紫颜色,结果是不仅转入的基因未表达,而且自身色素合成也减弱了.当时将这种现象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 silencing,PTGS)或“共抑制”(co-suppression),并认为这是少数几种植物中的特殊现象,因为当人们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后,总是希望外源基因能高效表达,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转基因导致的基因沉默广泛存在于植物、真菌、动物中.这表明,转基因沉默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基因调控机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46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