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残疾人盼就业
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园一位精神病人家属:我发现健康时报对精神病和抑郁症方面的报道比较多,说明贵报比较关注人们的精神、心理问题,我深受感动,每期都买报纸看。现在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每个企业都要适当安置一定比例的残疾人,这是对残疾人的关怀。其实,精神病人也属于残疾人。但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不为社会所接纳。目前只要被诊断为精神疾病就会失业,如果是上学期间被确诊,则可能一生与工作无缘。其实精神病人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稳定病情,并胜任某些工作。而仅仅在家里养病对精神康复非常不利,长此以往,他们就会离社会越来越远,无形中又会加重病情。希望社会能关注这个群体,给他们工作的机会。
记者行动: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某残联康复处的同志,但是他只是无奈地说,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帮助精神残疾人就业,残联在这方面也正在探索,目前无经验可言。一位60多岁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告诉记者,医务界已对这个问题呼吁了几十年,但是收效甚微。一些部门对精神卫生康复事业的理解尚且停留在牢笼式医院的层面,其实医院早就不是这样了,像公寓一样对病人很开放,有工疗、农疗、娱疗等多种形式。精神残疾人康复是一项事业,需要病人、家属、医院和社会4个方面紧密配合,离开社会这个关键环节,康复事业就会变得残缺。
北京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委员、宣武区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马馨丽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社会上对精神残疾事业立法的呼声很高,但是她不是很依赖法律。她说,历史上没有一部法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疏通所有环节,所以她的经验是家属要学会自救,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争取民办公助。
链接:马馨丽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大兴区投资数万元,租用30亩地种树苗,让患有精神分裂的长子在苗圃担任管理工作。其子从18岁患病至今已15年,发病之后即被单位辞退。为了让社会上的精神残疾人有机会体验劳动的快乐,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马馨丽的苗圃和白纸坊街道办事处都会联合为数名精神残疾病人和家属提供工疗场所。,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李海清)
记者行动: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某残联康复处的同志,但是他只是无奈地说,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帮助精神残疾人就业,残联在这方面也正在探索,目前无经验可言。一位60多岁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告诉记者,医务界已对这个问题呼吁了几十年,但是收效甚微。一些部门对精神卫生康复事业的理解尚且停留在牢笼式医院的层面,其实医院早就不是这样了,像公寓一样对病人很开放,有工疗、农疗、娱疗等多种形式。精神残疾人康复是一项事业,需要病人、家属、医院和社会4个方面紧密配合,离开社会这个关键环节,康复事业就会变得残缺。
北京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委员、宣武区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马馨丽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社会上对精神残疾事业立法的呼声很高,但是她不是很依赖法律。她说,历史上没有一部法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疏通所有环节,所以她的经验是家属要学会自救,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争取民办公助。
链接:马馨丽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大兴区投资数万元,租用30亩地种树苗,让患有精神分裂的长子在苗圃担任管理工作。其子从18岁患病至今已15年,发病之后即被单位辞退。为了让社会上的精神残疾人有机会体验劳动的快乐,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马馨丽的苗圃和白纸坊街道办事处都会联合为数名精神残疾病人和家属提供工疗场所。,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李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