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49298
黄疸是怎么回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8日 《家庭医生报》 2003年第49期(总第930期 2003.12.08)
     当人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时可引起眼球巩膜、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疸。正常人血中胆红素总量不超过17.1微摩尔/升,其中结合胆红素0~6.8微摩尔/升,非结合胆红素1.7~10.2微摩尔/升。胆红素在34.2微摩尔/升以下肉眼看不出的黄疸称为隐性黄疸,只有通过化验才能发现。

    人体内的胆红素约80%~85%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不断推陈出新,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分解,释放出胆红素、铁和球蛋白,前者为非结合胆红素。这种胆红素经血液进入肝脏,通过一系列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从肝脏经胆管入肠道起到消化作用。胆红素在血液中保持动态平衡,健康人不会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按病因可分为四类。

    1.溶血性黄疸 某些疾病,如蚕豆病、蛇毒、毒蕈、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等可使红细胞破坏过多,此时血中总胆红素升高,而且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此时除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外,还有贫血、粪尿颜色加深。

    2.肝细胞性黄疸 患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病等肝脏疾病时,因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仅能把部分非结合胆红素处理成结合胆红素,此时血中的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均升高。病人除黄疸外,还有其它肝病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3.胆汁淤积性黄疸 由于肝内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梗阻引起胆汁排出障碍,前者多见于病毒、药物性肝炎,后者则多见于胆管结石、肿瘤、胰头癌,故又称阻塞性黄疸。肝内大量结合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及各组织中,此时病者皮肤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皮肤瘙痒,尿色深,大便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

    4.先天性非溶性黄疸 这种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缺陷所致,属于先天性疾病,比较少见,在此不作祥细介绍。

    黄疸仅是一种表现。临床上必需了解有关症状,胆红素类型、血清酶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检查和必要时作B超、腹部平片、胰胆管造影(ERCP)、CT、磁共振、肝穿刺等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百拇医药(龚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