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防止严寒的侵袭
按节气算“大雪”已过,冬至即将来临。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告诉大家,冬天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则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生病。
王医生说,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关键的一点是,要防止冬季严寒的侵袭。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一、精神调养
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具体到人体的精神活动,又如何“藏”呢?在《黄帝内经》里早已明确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天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品那样满足。其中心思想是:在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能调摄不良情绪。在遇到不顺心的事、不高兴的事时,要学会调摄情绪,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措施之一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来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而减轻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冬天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以增强大脑功能。
二、饮食调养
1.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
2.冬季宜多食的食物:可以多用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3.“少食咸,多食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同时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平阳”的原则,也就是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绿豆芽等。
三、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冬季穿衣要注意“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摄氏度,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缓冲外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2.寒冬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祖国医学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所以必须要注意脚的保暖。
3.冬季勤开窗有利于身体健康。在冬天不要为了保暖而不开窗子,使室内空气不能流通、交换,长期在室内呼吸比较缺少氧气的空气,同时也使空气中的微生物、病毒、病菌得以滋生,而特别容易生病。所以,天气虽冷,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
4.冬季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在16~20摄氏度较合适,以18摄氏度为最理想。室内湿度一般以30%~70%之间为宜。
5.不要蒙头睡觉。有人冬天睡觉喜欢蒙头睡觉,是不卫生的,会造成缺氧而感到胸闷、恶心或从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6.不要夜间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四、坚持锻炼
冬天,因为天气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事实已经证明,冬季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能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这样,人的抗寒能力就可明显增强,而达到冬季防寒的目的。五、提倡药补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体的阳气于冬季内藏,阴经内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1.要辨证进补:
气虚者的进补: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即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淡,舌淡白,脉虚弱无力。可以用下列补药,如人参、山药、茯苓等。
血虚者的进补: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营养人体的作用,表现为不耐劳作,面无华色、苍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可以用下列药,如龙眼肉、何首乌、紫河车等。
阴虚者的进补:阴虚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以用下列药,如枸杞子、桑葚、黄精等。
阳虚者的进补: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溏,脉沉乏力。可以用下列药,如杜仲、鹿茸等。
2.要注意不同年龄的补益:
青年学生学习负担重,睡眠不足,产生心脾不足或心肾不足,可以选用莲子、何首乌等;小儿内脏娇弱,易虚易实,饮食不节易伤脾胃,可以在冬季健脾,用茯苓、山楂、大枣、苡仁、红小豆等;中年人工作负荷重,不注意休息,损伤气血,可以用龙眼肉、黄芪、当归、等补养气血;老年人身体虚弱,无病时可以选用杜仲、何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此外,男女性别不同,补益方法也不同。如少女月经未至,无病时选用当归、白芍、紫河车等。
3.药补勿过偏:
服用补药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否则会导致阴阳新的失调。 ( 戴菁菁)
按节气算“大雪”已过,冬至即将来临。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告诉大家,冬天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则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生病。
王医生说,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关键的一点是,要防止冬季严寒的侵袭。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一、精神调养
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具体到人体的精神活动,又如何“藏”呢?在《黄帝内经》里早已明确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天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渴望之品那样满足。其中心思想是:在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能调摄不良情绪。在遇到不顺心的事、不高兴的事时,要学会调摄情绪,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措施之一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来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而减轻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冬天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以增强大脑功能。
二、饮食调养
1.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
2.冬季宜多食的食物:可以多用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3.“少食咸,多食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同时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对于正常人来说,冬季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平阳”的原则,也就是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绿豆芽等。
三、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冬季穿衣要注意“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摄氏度,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缓冲外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2.寒冬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祖国医学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所以必须要注意脚的保暖。
3.冬季勤开窗有利于身体健康。在冬天不要为了保暖而不开窗子,使室内空气不能流通、交换,长期在室内呼吸比较缺少氧气的空气,同时也使空气中的微生物、病毒、病菌得以滋生,而特别容易生病。所以,天气虽冷,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
4.冬季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在16~20摄氏度较合适,以18摄氏度为最理想。室内湿度一般以30%~70%之间为宜。
5.不要蒙头睡觉。有人冬天睡觉喜欢蒙头睡觉,是不卫生的,会造成缺氧而感到胸闷、恶心或从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6.不要夜间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四、坚持锻炼
冬天,因为天气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事实已经证明,冬季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缩,能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这样,人的抗寒能力就可明显增强,而达到冬季防寒的目的。五、提倡药补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体的阳气于冬季内藏,阴经内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1.要辨证进补:
气虚者的进补: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即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淡,舌淡白,脉虚弱无力。可以用下列补药,如人参、山药、茯苓等。
血虚者的进补: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营养人体的作用,表现为不耐劳作,面无华色、苍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可以用下列药,如龙眼肉、何首乌、紫河车等。
阴虚者的进补:阴虚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以用下列药,如枸杞子、桑葚、黄精等。
阳虚者的进补: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溏,脉沉乏力。可以用下列药,如杜仲、鹿茸等。
2.要注意不同年龄的补益:
青年学生学习负担重,睡眠不足,产生心脾不足或心肾不足,可以选用莲子、何首乌等;小儿内脏娇弱,易虚易实,饮食不节易伤脾胃,可以在冬季健脾,用茯苓、山楂、大枣、苡仁、红小豆等;中年人工作负荷重,不注意休息,损伤气血,可以用龙眼肉、黄芪、当归、等补养气血;老年人身体虚弱,无病时可以选用杜仲、何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此外,男女性别不同,补益方法也不同。如少女月经未至,无病时选用当归、白芍、紫河车等。
3.药补勿过偏:
服用补药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否则会导致阴阳新的失调。 ( 戴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