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氯匹啶对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噻氯匹啶为心血管疾病中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为探讨该药治疗效果的客观检测手段和指标,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对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噻氯匹啶后的血小板微粒膜蛋白进屑觳庋芯浚难芗膊〉目寡“逯瘟频牧菩Ч鄄焯?br>供新的手段。w'(y\1, 百拇医药
方法:经临床确诊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9例,口服噻氯匹啶,每次250毫克,第1、2天每天两次,以后每天1次,持续服药6天。在服药前,服药4、5、6天,停药后3、4天收集患者标本,以20微摩尔ADP为血小板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分析血小板微粒表达活化糖蛋白Ⅱb/Ⅲa和CD62p的变化。w'(y\1, 百拇医药
结果:服药前,服药4、5、6天,停药后4天,CD62p+PMP(血小板微粒)的百分率分别为84.3%±3.6%、81.4%±3.4%、70.3%±2.7%、70.6%±3.2%、83.5%±2.8%、85.4%±2.1%,PAC-1+PMP的百分率分别为85.3%±3.5%、82.5%±2.2%、72.3%±3.5%、72.4%±3.3%、85.4%±3.4%、86.0%±3.8%。服药第4天CD62p+PMP、PAC-1+MPM的百分率有所降低,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服药第5天显著降低(P<0.001),停药后3天基本恢复。同一时间点,CD62P+PMP、PAC-1+PMP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意义。w'(y\1, 百拇医药
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噻氯匹啶后不同时相,血小板微粒膜上的CD62p、PAC-1表达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检测血小板微粒膜蛋白有助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w'(y\1, 百拇医药
摘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26卷第11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方法:经临床确诊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9例,口服噻氯匹啶,每次250毫克,第1、2天每天两次,以后每天1次,持续服药6天。在服药前,服药4、5、6天,停药后3、4天收集患者标本,以20微摩尔ADP为血小板激活剂,激活血小板,分析血小板微粒表达活化糖蛋白Ⅱb/Ⅲa和CD62p的变化。w'(y\1, 百拇医药
结果:服药前,服药4、5、6天,停药后4天,CD62p+PMP(血小板微粒)的百分率分别为84.3%±3.6%、81.4%±3.4%、70.3%±2.7%、70.6%±3.2%、83.5%±2.8%、85.4%±2.1%,PAC-1+PMP的百分率分别为85.3%±3.5%、82.5%±2.2%、72.3%±3.5%、72.4%±3.3%、85.4%±3.4%、86.0%±3.8%。服药第4天CD62p+PMP、PAC-1+MPM的百分率有所降低,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服药第5天显著降低(P<0.001),停药后3天基本恢复。同一时间点,CD62P+PMP、PAC-1+PMP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意义。w'(y\1, 百拇医药
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噻氯匹啶后不同时相,血小板微粒膜上的CD62p、PAC-1表达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检测血小板微粒膜蛋白有助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w'(y\1, 百拇医药
摘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26卷第11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