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6635
2003年医药业盘点之四 2003年10大健康“官司”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5日 《北京现代商报》 2003.12.25
     试管婴儿手术失败

    牵出人民医院“假药”案


    今年已经40岁的张先生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去年7月,夫妻俩找到人民医院,在医生建议下做试管婴儿治疗。虽然成功率只有40%,但他们决定试一试。治疗中妻子韩女士使用了一种叫做“喷鼻药”布舍瑞林的西药。后来手术失败。

    原本准备认命的张先生在整理医院的票据时,发现“喷鼻药”采用的是非正规收据,进而怀疑该药有问题。而国家药监局药检所证实了他的猜测,该药根本没有通过药检所的鉴定,按照《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应当按假药论处。

    张先生认为这种“假药”正是这次治疗失败的罪魁祸首,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医院方面则表示,该药没有通过国家审批只是行政手续的欠缺,科学上不能说就是假药,这种产自德国的药品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点评:如果没有法定程序的保障,谁能保证医院的行为真正是为了治疗效果,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爱美去做吸脂减肥

    术后一度停止呼吸


    张女士生完小孩后总感觉自己胖。一天,她在某报上看到北京天成美容医疗诊所做的“去脂减肥”宣传,就打电话咨询。2003年3月初,她瞒着丈夫与诊所约定了做吸脂手术的价钱和时间,交付了100元押金及腿部吸脂手术费1900元。3月8日晚张女士又补交了1200元,做了腹部及腿部的手术。但手术后张女士出现疼痛、浑身麻木等不良症状,甚至呼吸心跳也一度停止。

    事后,张女士了解到,给她做吸脂手术的医师原来是麻醉师,不具备主诊资格,就以健康权受侵犯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判该诊所支付其误工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等共计8万元。
, 百拇医药
     点评:近年来美容手术导致的医疗事故层出不穷,原因之一就在于很多实施手术的大夫没有具备相应的资格。非法行医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

    男医生让女患者脱衣拍X光

    法院判决:医院没侵犯隐私权


    2003年4月20日,温小姐到朝阳区第二医院就医,在进行X光检查时,医院一男医生将温小姐叫到检查室后,让温小姐“把上衣脱光”进行检查。后来温小姐以侵犯隐私权和知情权为由,将朝阳第二医院告上法庭。

    12月1日,朝阳法院双桥法庭对这一本市首例患者告医院侵犯隐私权的案子进行宣判。法庭认为,此案中温小姐和朝阳第二医院之间形成了医疗服务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有别于社会上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检查中,放射科医生根据病情,要求患者除去上身全部衣物,其行为没有违反任何禁止性规定,因此不构成对温小姐隐私权的侵犯。且温小姐在接受检查时,并未对医生的要求表示异议和拒绝,所以医生未详加解释的行为没有侵犯温小姐的知情权。
, http://www.100md.com
    但在随后的司法建议函中,法院也指出了医院存在的不足,建议医务人员改善对待患者的态度,提高硬件服务水平,尽量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点评:只要医院能够多为患者着想,这类纠纷完全可以避免。在放射科检查室内放置供患者更衣的屏风并不是一件难事。

    新车苯污染超标

    车主白血病身亡


    去年8月5日,李先生的妻子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购车一个多月后,李先生的妻子发现身上有大量的出血点。10月10日,医院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病症。买车后不到一年,李先生的妻子因治疗无效,于今年3月25日病逝。

    今年7月20日,李先生偶然在社区宣传栏看到一篇介绍苯中毒的文章,才得知苯中毒可以导致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发作。7月21日,李先生马上把购置了不到一年的小轿车送检。经有关部门检测,证明车内空气苯含量超标。在与销售商就赔偿事宜协商无效后,李先生把销售商告上法庭。
, 百拇医药
    李先生认为,其妻购买的小轿车,新车车内有异味。去年8月5日购车时,正值夏季,其妻每天开车上下班,因为天气炎热,一直使用冷气,导致车内空气不流通,而车内苯污染更加严重,苯含量严重超标,必然导致其妻苯中毒。

     点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普及,车内环境也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状元落选公务员

    引发“乙肝歧视第一案”


    安徽青年张先著在今年的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笔试、面试成绩均位列同职位报考人员的第一名,却因在事后的体检中被发现为乙肝携带者而不予录用。在多方交涉无效的情况下,11月10日,张先著一纸诉状将芜湖市人事局告上了法庭。此案被称为“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
, 百拇医药
    从医学常识上讲,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而不是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传播,不会对周围的人群构成直接的危害。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员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但真正的乙肝病人只有3000万人。而张先著的乙肝五个检测指标中,只有第一项和第五项是阳性,说明此人感染过乙肝,或者正在康复之中,但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在社会生活角色上应该视为健康人。

     点评:公众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过度恐惧,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因此政府不仅应当承担起答疑解惑的责任,并且应率先从自身做起科学、理性地对待这些患者。

    人流遭实习大夫“观摩”

    患者将医院告上法庭


,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日上午,一位女士在男友的陪同下,到青岛市人民医院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手术过程中,医院安排八九名某医学院的实习生来观摩手术。患者认为医院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最后一纸诉状将市人民医院告到市南法院,要求医院赔礼道歉,并赔偿自己各项损失2万元。

    庭审中,双方就医院是否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展开激烈辩论。原告李雯坚持认为,医院未经自己同意,便安排实习大学生来观摩手术,自己的隐私遭暴露,隐私权受到侵害,精神受到伤害。院方则辩称,市人民医院是教学医院,教实习医生是医院的工作,患者既然选择在这儿做手术,就应视为已接受医院的医疗方式。目前,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约束不能让实习生观摩,因此没有侵害患者的隐私权。

     点评:实习生观摩这种手术,应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希望医院再有类似行动,应拿出书面的东西由患者来签字。

    国内首起精子官司
, http://www.100md.com
    医院败诉


    结婚7年仍未生育的周青(化名)夫妇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两次人工授精,但都因男方精子质量差没有成功。同年9月25日,周青夫妇与省人民医院约定通过“单精子卵腔内注射”技术(简称ICSI技术),实施人工辅助生育,结果手术失败。

    周青夫妇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中擅自改变治疗技术方案,实际采取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简称IVF技术)导致的,遂将江苏省人民医院告上了法庭。

    虽然江苏省人民医院以双方约定的人类辅助生育技术,IVF和ICSI均属于辅助生育技术辩称自己并未违约,但法院认为,周青夫妇所提交的交费单据表明,该院是按照ICSI技术的收费标准收取的医疗费,所以判决医院败诉。

     点评:在医疗这类专业领域,患者同医生在知识上严重不对称,所以更要求处于强势的一方讲求诚信。
, http://www.100md.com
    “谎报”胎情

    妇保院被告上法庭


    江山市妇幼保健院一直对孕妇李娜的胎情做定期检查,且每次检查后医生都说:怀胎一切正常。李娜也满心欢喜。岂料她产下的竟是一对没有生命的双胞胎。痛失爱子和被“蒙骗”的李娜将“谎报”胎情、检查图有虚名的妇保院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损失18万元。

    法院今年10月审理认为,被告对原告李娜的检查结果,当属被告医疗行为缺陷。但依据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被告的医疗行为缺陷与死胎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故原告主张被告赔偿医疗费、误工费、陪护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等损失的依据不足,其主张期待利益损失15.8万元,于法无据,不予支持。但认为被告的医疗行为缺陷,给原告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要求赔偿的主张符合情理,可酌情予以支持。为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江山市妇幼保健院给予原告李娜、肖云精神损害赔偿计人民币2万元,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 http://www.100md.com
     点评:是医院的机器有问题还是医生?

    “雀巢巧伴伴”不加转基因标识

    中国消费者怒讨知情权


    今年3月27日,上海的朱燕翎女士在联家超市有限公司为3岁的儿子买了一袋他非常爱吃的雀巢巧伴伴。不久,她上网看到一条信息:中国绿色和平组织对雀巢产品进行检测,发现一些产品含转基因成分,而雀巢从未将此告知中国消费者。列出的名单上,分明写着雀巢巧伴伴。

    朱女士对雀巢在欧洲市场对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明确标注,以供消费者选择的做法非常了解,对雀巢在欧洲市场那种透明的做法,并没有应用到中国内地非常气愤,认为雀巢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虽然一袋巧伴伴只有6元8角,但朱女士将雀巢巧伴伴的生产厂家上海雀巢有限公司及销售该产品的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退一赔一共计13.6元,并停止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在雀巢巧伴伴产品上标注说明含有转基因成分。不久前,她还远赴瑞士向雀巢公司索要“知情权”,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 http://www.100md.com
     点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安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但消费者理应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不容置疑的。

    伪造“医院”散布广告

    3个信箱汇出百万假药


    2003年6、7月间,东城药监分局陆续接到举报,反映该邮局开设的4051号、4052号、4072号信箱内经常有退回的药品,情况十分可疑。经市药监局认定,3个信箱中的癣康宁胶囊、白癜风胶囊、银屑病胶囊、复方祛白丸、复方消渴降糖胶囊和复方消白胶囊均为假药。今年9月,这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的邮寄假药案告破,5名涉案人员全部落网。

    原来,犯罪嫌疑人刘××用假身份证伪造了北京市中医皮肤研究中心,并以“束学成教授”的假身份在外地一些省、市发布假药癣康宁胶囊的广告。自2002年7月始,在三个不同的邮局分别收汇款单、取款、邮寄假药,“生意”还十分火爆。仅2003年7、8两月,各地邮购药品的金额已逾10万元。“业务”最忙时一天就能收到一万多元的汇款。全国26个省、市的近百名患者都曾上当受骗。

     点评:外地患者盲目崇拜北京的名医、名院,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商报记者 徐慧 J08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