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人体之旅(下)
□副主任医师 程树元
旅途的第三站——全身器官
药物由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器官、组织,但分布并不均衡,经测定,肾脏和肝脏中药物的浓度比脂肪组织和骨骼系统要高10倍以上。虽然大脑中的血管最为丰富,但由于大脑膜的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进入大脑的药物比骨骼系统还要低。因此,在治疗脑炎等疾病时,通常都不从大脑直接进药,而是通过脊髓注射,或是选用那些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磺胺嘧啶等。
近年来,医学及药学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药物定向输送技术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功。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预测各器官的药物需要量,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患病部位的药物浓度。这一课题的最终解决将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到那时,只要用很少的药物就可以治愈疾病,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药物的“退却”之路
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人体内漫长复杂的旅程中,会逐渐改变自身的化学形态,降低浓度,作用减弱,并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排出体外。药物离开机体有多种途径,例如肾脏和肝脏、肺和皮肤、唾液腺和汗腺,甚至妇女的乳腺都是药物的出口。其中肾脏所担负的任务最为繁重,作为高效的生物过滤器,肾脏昼夜不停地清洗着机体滤出的大部分杂质,同时又专心致志地选择和回收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此外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肝脏,排泄药物的能力也很强。人们的汗水、唾液、眼泪等,也常有药物排出,只不过含量极低而已。
总之,药物在人体内大致要经历三关:第一关是进入血液,第二关是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处,第三关是代谢排泄。这个旅程艰难而曲折,就是说它们必须要避过各种蛋白质分子和血液细胞的吞噬和兼并,逃离众多酶系统的攻击,否则,药物就会被排斥和破坏而影响疗效。因此,得什么病,吃什么药,吃药的时间、方法、数量等,都应严格按科学方法执行。, 百拇医药
旅途的第三站——全身器官
药物由血液输送至全身各器官、组织,但分布并不均衡,经测定,肾脏和肝脏中药物的浓度比脂肪组织和骨骼系统要高10倍以上。虽然大脑中的血管最为丰富,但由于大脑膜的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进入大脑的药物比骨骼系统还要低。因此,在治疗脑炎等疾病时,通常都不从大脑直接进药,而是通过脊髓注射,或是选用那些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磺胺嘧啶等。
近年来,医学及药学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药物定向输送技术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功。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预测各器官的药物需要量,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患病部位的药物浓度。这一课题的最终解决将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到那时,只要用很少的药物就可以治愈疾病,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药物的“退却”之路
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人体内漫长复杂的旅程中,会逐渐改变自身的化学形态,降低浓度,作用减弱,并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排出体外。药物离开机体有多种途径,例如肾脏和肝脏、肺和皮肤、唾液腺和汗腺,甚至妇女的乳腺都是药物的出口。其中肾脏所担负的任务最为繁重,作为高效的生物过滤器,肾脏昼夜不停地清洗着机体滤出的大部分杂质,同时又专心致志地选择和回收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此外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肝脏,排泄药物的能力也很强。人们的汗水、唾液、眼泪等,也常有药物排出,只不过含量极低而已。
总之,药物在人体内大致要经历三关:第一关是进入血液,第二关是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处,第三关是代谢排泄。这个旅程艰难而曲折,就是说它们必须要避过各种蛋白质分子和血液细胞的吞噬和兼并,逃离众多酶系统的攻击,否则,药物就会被排斥和破坏而影响疗效。因此,得什么病,吃什么药,吃药的时间、方法、数量等,都应严格按科学方法执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