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昭寰教授谈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程昭寰教授谈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自明清以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没有创新理论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应采取哪些举措应对?在春风扑面的日子,记者专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教授程昭寰。他就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困惑以及采取的对策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程昭寰介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独立于临床各科之外的基础理论,应属于纯理论。纯理论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基础理论学科的核心命题。中医基础理论除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4个鲜明特征: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一方面宏观阐述了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病理规律以及防治疾病的规律,另一方面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二是自古以来形成的理学传统背景。三是五千年医药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以及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四是具有切实指导实践的价值。根据上述特征,中医药学不但有基础理论体系,而且这一基础理论体系有较强的学术性、实证性、前沿性和可讨论性,从而也就有了创新的前提。如藏象理论、阴阳学说等等都符合这些特征。
, 百拇医药
中医继承与创新之争,挚肘了解放后的中医界50余年,孰是孰非,仍无定论。由于任何科学都不能违背“继承——创新——发展”的规律,中医学科也不例外。然而继承与创新的中间环节——研究却被忽视,给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带来极其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个体(学者)缺乏自我实现意志,而促使个体充分发挥其创新性研究潜能的机制和环境又荡然无存。因此,基础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研究方向、目标、方法、人才、经费等等,存在思维错位、方法错置、人才误导等。这就无疑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处在困惑之中。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有志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人们从困惑中走出来?
程昭寰认为,首先重视思维科学的定位。中医的特色应着重强调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生命科学,是形象思维指导下的生命科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将越来越强,文理贯通将成为大的趋势。因此,人文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中医药学必将迎接这一大趋势的到来。与此同时,微观线性思维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取而代之或者更加强化的将是非线性复杂思维,突出这一思维对更为复杂的事物的研究将带来极大裨益。建筑在形象思维指导下的中医药学,在认识事物包括人与事物相应的诸多关系中正是非线性复杂思维的具体体现。有鉴于此,我们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重视思维科学的定位,即是定位于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形象思维和非线性复杂思维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探求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不致于一筹莫展。
, 百拇医药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的研究。什么是科学方法,严格来讲有三层含意。其一,科学方法是多元的,它既包括较为有序的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也包括不很有序或很不有序的方法以及猜测、想象、灵感、顿悟、幻想等;其二,科学方法是创新的,要想有好的科学发现,都必须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创造出新的方法;其三,科学方法是开放的,敝开大门接纳新知。也就是说在发扬中医包括系统方法、直观法、自我感知法、时间序列法、构成论方法等之长外,也可引进包括数码、新三论和老三论的方法原理来进行研究。
再者与现代科学交融,选择突破口,揭示科学内涵。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也就是“务本”与“兼容”的关系。“务本”就是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在这一前提下,采用现代科学诠释基础理论,揭示科学内涵。他认为,融入新知去揭示基础理论科学内涵的突破口应当选择:运用多学科新知包括声、光、电、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去研究中医的“气化理论”,并进而揭示“象”系统的生命运动规律,藏象理论的现实意义也就显而易见。
, 百拇医药
第四,建立创新机制。科学的发展要依赖创新,而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取得成果就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具体而言,其一鼓励在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前提下,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去研究,揭示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其二,以人为本的观念,给研究者(个体)以充分实行自我意志的环境和发挥创新潜能的条件;其三,“为人所不能”是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鼓励研究者以创新的特色,从而在“想入非非”、“异想天开”之中显现出创新的闪光点,选择有兴趣而又有可能成功的选题。其四,建立创新标准包括评估质量标准。
又见一年春草绿,春风扑面向未来。程昭寰强调,要从教育入手,多读经典,以史为鉴,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思维发展、理论内容、性质、研究对象等进行梳理,清除糟粕,发扬精华。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现实,面向未来,改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他建议,主管中医药事业的决策者们,多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一些条件,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他坚信,如果大家同心同德为中医药事业勤勉奋力,未来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百拇医药
自明清以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没有创新理论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应采取哪些举措应对?在春风扑面的日子,记者专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教授程昭寰。他就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困惑以及采取的对策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程昭寰介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独立于临床各科之外的基础理论,应属于纯理论。纯理论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基础理论学科的核心命题。中医基础理论除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4个鲜明特征: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一方面宏观阐述了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病理规律以及防治疾病的规律,另一方面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二是自古以来形成的理学传统背景。三是五千年医药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以及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四是具有切实指导实践的价值。根据上述特征,中医药学不但有基础理论体系,而且这一基础理论体系有较强的学术性、实证性、前沿性和可讨论性,从而也就有了创新的前提。如藏象理论、阴阳学说等等都符合这些特征。
, 百拇医药
中医继承与创新之争,挚肘了解放后的中医界50余年,孰是孰非,仍无定论。由于任何科学都不能违背“继承——创新——发展”的规律,中医学科也不例外。然而继承与创新的中间环节——研究却被忽视,给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带来极其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个体(学者)缺乏自我实现意志,而促使个体充分发挥其创新性研究潜能的机制和环境又荡然无存。因此,基础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研究方向、目标、方法、人才、经费等等,存在思维错位、方法错置、人才误导等。这就无疑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处在困惑之中。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有志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人们从困惑中走出来?
程昭寰认为,首先重视思维科学的定位。中医的特色应着重强调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生命科学,是形象思维指导下的生命科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将越来越强,文理贯通将成为大的趋势。因此,人文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中医药学必将迎接这一大趋势的到来。与此同时,微观线性思维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取而代之或者更加强化的将是非线性复杂思维,突出这一思维对更为复杂的事物的研究将带来极大裨益。建筑在形象思维指导下的中医药学,在认识事物包括人与事物相应的诸多关系中正是非线性复杂思维的具体体现。有鉴于此,我们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重视思维科学的定位,即是定位于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形象思维和非线性复杂思维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探求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不致于一筹莫展。
, 百拇医药
其次注重科学方法的研究。什么是科学方法,严格来讲有三层含意。其一,科学方法是多元的,它既包括较为有序的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也包括不很有序或很不有序的方法以及猜测、想象、灵感、顿悟、幻想等;其二,科学方法是创新的,要想有好的科学发现,都必须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创造出新的方法;其三,科学方法是开放的,敝开大门接纳新知。也就是说在发扬中医包括系统方法、直观法、自我感知法、时间序列法、构成论方法等之长外,也可引进包括数码、新三论和老三论的方法原理来进行研究。
再者与现代科学交融,选择突破口,揭示科学内涵。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也就是“务本”与“兼容”的关系。“务本”就是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遵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在这一前提下,采用现代科学诠释基础理论,揭示科学内涵。他认为,融入新知去揭示基础理论科学内涵的突破口应当选择:运用多学科新知包括声、光、电、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去研究中医的“气化理论”,并进而揭示“象”系统的生命运动规律,藏象理论的现实意义也就显而易见。
, 百拇医药
第四,建立创新机制。科学的发展要依赖创新,而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取得成果就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具体而言,其一鼓励在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前提下,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去研究,揭示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其二,以人为本的观念,给研究者(个体)以充分实行自我意志的环境和发挥创新潜能的条件;其三,“为人所不能”是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鼓励研究者以创新的特色,从而在“想入非非”、“异想天开”之中显现出创新的闪光点,选择有兴趣而又有可能成功的选题。其四,建立创新标准包括评估质量标准。
又见一年春草绿,春风扑面向未来。程昭寰强调,要从教育入手,多读经典,以史为鉴,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思维发展、理论内容、性质、研究对象等进行梳理,清除糟粕,发扬精华。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现实,面向未来,改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他建议,主管中医药事业的决策者们,多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造一些条件,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他坚信,如果大家同心同德为中医药事业勤勉奋力,未来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