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9463
中医常用内治八法及施护:下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7日
     下法,亦称泻下法。即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等证的方法。

    1、应用要点

    (1)寒下:里实热证,大便燥结,腹胀疼痛,高热烦渴,或积滞生热,腹胀而痛;或肠痈为患,腑气不通;或湿热下痢,里急后重特甚;或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和三黄泻心汤等。

    (2)温下:脾虚寒积,脐下硬结,大便不通,腹隐痛,四肢冷,脉沉迟;或阴寒内结,腹胀水肿,大便不畅等。代表方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也有酌选巴豆以湿逐寒积的,如备急丸。

    (3)润下: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虚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代表方有五仁汤、麻仁丸等。

    (4)逐水:水饮停聚体内,或胸胁有水气,或腹肿胀满,凡脉证俱实者,皆可逐水。代表方有十枣汤、舟车丸、甘遂通结汤等。

    2、施护要点

    (1)泻下药是以攻下通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若应用及时,护理得当,收效甚佳。如里实热证,服用大承气汤数剂,通便2~3次后,高热渐退,谵语即止。舌润津复,达到釜底抽薪的良效。若邪虽入里而尚未成实,过早攻下,易生变证。若邪已入里成实,仍失时不下,从而使津液枯竭,使病势难以挽回。

    (2)生活起居护理:根据寒下药和温下药的病证性质不同,护理要求亦不相同。对里实热证,病人有高热、烦躁不安、口渴舌燥等表现,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方面应以“清”的护法。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利于静心养病;对脾虚寒积、脐下硬结、腹隐痛的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使病人感到温暖舒服。同时,在饮食方面亦应有寒凉、温热性味之别。

    (3)煎服药护理:

    ①寒下药中的大承气气汤,应先煎方中的枳实和厚朴,大黄后下,以保其泻下之功效。小承气汤则先以武火煎煮,待沸开后再煮15分钟即可。两药均以凉服或温服(冬天)为宜。服药后要观察燥屎泻下的坚实度、量、腹痛减轻的情况,及腹泻的次数。在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以米汤、糜粥等养界气之品。服药后3~5天忌食油腻、辛辣食品,以防热结再作。

    ②温下药中的温脾汤,方中的大黄先用酒洗后再与其它药同煎,取其汁饭前温服。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取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回缓,为病趋好转之势。

    ③润下药一般宜早、晚空腹服用。在服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对习惯性便秘病人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也可在腹部进行按摩疗法。

    ④逐水药多用于胸水和腹水病证,服药后要注意心下痞满和腹部胀痛缓解情况。舟车丸,每日1次,每次3~6g,清晨空腹温开水送下。服药期间应禁食食盐、酱之品,以防复发。同时不宜与含有甘草的药物同服。十枣汤是将甘遂、大戟、芫花三味药研末,大枣10枚煎水与上述药末调和早晨空腹服下。

    (4)下法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当病人大便已通,或痰、瘀、水热邪已去,即可停服下剂。, 百拇医药